//香港在識變、應變、求變之中,必定可以開拓新的發展領域。//
主持:呂暢能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今日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國慶日,亦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重要的一個年份,新中國從75年前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證明了國家的體制,在實現中國富強的道路上充滿了可行性和優越性。香港作為國家對外聯繫的重要窗口,更要做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為國家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帶來更豐裕的物質和精神自豪感,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非常現實與具體的,國家發展的每個細節,都體現在人民群眾生活中的每個層面,不斷提升了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回顧國家在過去七十多年的發展,或可從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持續增長看出端倪,若按照不變價計算,國家2023年的GDP總值,比1952年增長了223倍,每年平均增長率高達7.9%,人均GDP顯著提高,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躍居世界前列。
七十多年來中國對全球貢獻重大
據聯合國相關的報告顯示,過去幾十年來,全球減貧工作有顯著進展。究其原因,主要來自中國的貢獻,中國式現代化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按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全球絕對貧窮標準衡量,中國貧窮人口在過去40多年減少了約8億,佔同期全球減貧人數近75%。2021年,中國宣布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窮問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自2012年中共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國經濟實現歷史性躍升,同時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30%以上;中國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成為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為世界和平提供了穩定性和建設性因素。在整體人類文明的進程中,75年只不過是短暫的時光,但新中國在這期間的貢獻,卻對全球發展格局和世界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的發展不依賴外部力量、不抄襲外國模式,在遵行現代化一般規律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打破了現代化就等於西方化的舊有思維,展示出現代化的另一幅景像,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在慶祝國家成立75周年的歷史節點上,香港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就更需要發揮好自身獨特優勢,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特別是在與外國交流溝通方面,扮演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助力國家發展。
國務院港澳辦日前在微信公衆號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愛國就是要把港澳建設好、發展好,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使一個個「金字招牌」更加閃亮。站在新征程新起點上,港澳各界需團結一心搶抓機遇,拼經濟、搞建設、謀發展,與國家同進步、共繁榮。
各界將愛國愛港熱情化為實際行動
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指出,「一國兩制」實踐進入了新的階段,香港發展前景廣闊、風光無限,希望大家傳承愛國愛鄉優良傳統,順應時代發展的變化,團結一心搶機遇、拼經濟、搞建設、謀發展,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實在的努力。
國際大環境變化風雲難料,美西方國家千方百計對中國和香港特區大搞地緣政治鬥爭,國家和特區今後的發展,預料仍會面對不少挑戰。而香港亦正處於經濟轉型期,但憑藉香港社會各界,將愛國愛港熱情轉化為一項一項具體的實際行動,齊心協力推動香港實現由治及興,在識變、應變、求變之中,必定可以開拓新的發展領域。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