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提出的「文明對話」決議案,正正是解開以巴死結的第一步,以巴雙方展開直接對話,也將會是兩國可以共存的開始。//
主持:周潔莹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環顧世界目前的現實景況,地緣政治矛盾不斷升溫,區域衝突一個又一個爆發,導致生靈塗炭,人類社會可說是再一次來到歷史分岔路口。國際和平、地區安全、跨境貿易發展幾乎全部面臨危機,人類共存出現多重挑戰,如何找到文明和諧共處之道,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議題。去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向世界發出深入推動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真誠呼籲,得到國際社會積極呼應。第78屆聯合國大會,日前透過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並決定將6月10日設立為文明對話國際日。
決議明確指出,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突出強調文明對話對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增進人類福祉、實現共同進步的重要作用,倡導不同文明間的平等對話和相互尊重,充分體現了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的核心要義。
文明對話始能消除偏見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表示,文明對話是消除歧視偏見,增進理解信任,促進民心相通,加強團結合作的有效手段和必由之路。今年9月,聯合國將舉行未來峰會,對當前全球面對的挑戰,提出系統性應對方案,在這個重要歷史發展的關節點,聯大發出倡導文明對話,推動文明交流互鑑的積極信號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事實上,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以致不同的文化,都孕育出不同的文明標準和水平,如何處理好不同的文明,就涉及到整體人類的文明進步,也關乎世界和平發展。不同的文明之間,要對話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唯有平等包容的文明對話交流才能消除歧視偏見、增進理解信任。中國倡議聯大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就是要充分發揮文明對話對於消除歧視偏見、增進理解信任、促進民心相通、加強團結合作的重要作用,為人類社會團結應對共同挑戰注入正能量。
其實在眼前最迫切的文明對話,莫過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停火和談,以軍自去年10月反擊哈馬斯武裝力量,揮軍進入加沙地帶至今,已釀成十多萬無辜巴勒斯坦平民死傷,以軍對巴人種族滅絕的罪行,每日都仍在發生。而長期盲撐以色列的美國,卻繼續為以色列提供大量殺傷力強大的武器,華盛頓當局雖說曾多次要求以色列戰時內閣,對加沙地帶暫時停火,但卻不獲以方理會。
在第7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中方提出的「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案後第4天,聯合國安理會亦以大比數通過由美國提出,呼籲在加沙地帶實現停火的決議。決議案提出分三階段停火,第一階段是立即、全面和徹底停火,互換人質和巴人囚犯,讓巴人返回加沙各地。第二階段是實現永久停火,釋放所有人質,以軍全面撤出加沙。而第三階段,就是開展加沙大規模多年重建計劃。
安理會通過以巴停火決議
在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有14票贊成方案,俄羅斯投棄權票。事實上,國際社會早已對加沙實現立即、無條件和持久停火,已形成壓倒性共識,按常理應先由以巴當事雙方達成協議,再由安理會採取行動予以核可,會更加穩妥,但如果安理會的行動有助於推動達成協議,有助實現立即、永久停火,亦是有積極意義。
但以色列官員向安理會表示,以方對加沙的立場和目標一直明確,包括必須救回所有人質、摧毀哈馬斯的軍事和管治能力,以及確保加沙未來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才會有停火的可能,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亦重申,以色列致力爭取全面的勝利,在實現清除哈馬斯的目標前,不會停止戰事。
以巴多年來的衝突,主因之一是雙方長期以來都視對方為死敵,拒絕有意義的正面對話,由中國提出的「文明對話」決議案,正正就是解開以巴死結的第一步,以巴雙方展開直接對話,也將會是兩國可以共存的開始。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