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焦點短打】EP971:中國福建艦入列開啟三航母時代 印度航母困局反證「中國速度」厲害!

//短短十二年間,中國航母完成了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的歷史性跨越。//


主持:周潔莹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港人講地》


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日前在海南三亞某軍港入列。作為全球首艘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不僅打破了只有核動力航母才能支撐電磁彈射系統的說法,還首次實現重型戰機以及隱身戰機電磁彈射。

那麼,福建艦入列後,在我國航空母艦中發揮怎樣的作戰效能?福建艦究竟有多厲害?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福建艦的「含金量」!


三大技術飛躍


福建艦的「厲害」,首先體現在它的「心臟」——電磁彈射系統。這是我們之前在節目中就詳細解讀過這系統,它一舉突破了傳統滑躍起飛的限制,讓航母首次獲得了「全頻譜」的彈射起飛能力,近期更有一些軍事專家分析指,福建艦的艦載機彈射起飛時間只需2秒。即是說,艦上所有類型的飛機,包括過去無法上艦的固定翼預警機,如今都可以高效率出動。這不僅極大提升了艦載機的出勤率,更關鍵的是,它加速了整個航母編隊的攻防轉換節奏,並從根本上,增強了其在遠海的體系化作戰與戰場生存能力。


福建艦另一個「厲害」,就是甲板設計與艦島優化。福建艦的飛行甲板面積擴大,艦島則通過集成化、隱身化設計縮小體積,為艦載機調度留出更多空間,實現了戰機「同步起降」的高效作戰模式。而最後一個「厲害」,就是雷達與艦載機配置。福建艦的新型蝶形雷達罩集成多波段雷達,探測能力顯著增強,加上殲-35隱身戰機、空警-600預警機等新型艦載機的加入,大幅提升航母的預警探測和對艦載機的指揮調度能力,打通了訊息流轉的「任督二脈」。


作戰模式升級


福建艦的入列,絕非簡單的航母數量增加,而是推動中國航母作戰模式關鍵升級。首先是單艦戰力的倍增,剛才提到的電磁彈射器,與美國最新「福特」級航母的配置相當,徹底解決了艦載機「負重起飛」的難題,使戰機能夠滿油滿彈地奔赴遠海戰場,這意味著我國有更遠的作戰半徑和更強的打擊力度。


更重要的是,隨著福建艦的加入,中國正式邁入「三航母時代」。遼寧、山東、福建三艦形成「三航母格局」,標誌著我國航母首次具備了常態化輪換,機動性強化,也標誌著中國海軍從「近海防禦型」邁向「遠海防衛型」轉變,對於重塑世界海權格局有著深遠影響。


西方酸葡萄味再現


眼見福建艦順利入列,一些雜音也隨之而來,部分西方輿論再度翻炒所謂「中美航母百年差距」的論調。其實,面對這些酸葡萄味,要客觀審視中國航母的發展成果,我們或許無需太多自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鄰國印度的航母發展歷程,就是最好的比較。


印度早在1961年便成為亞洲首個擁有航母的國家,起點絕對不低。然而,60多年過去,其海軍仍艱難維持在「雙航母」狀態,「三航母」仍然只是個夢,而其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耗時約16年,耗資超過35億美元,至今仍因艦載機等關鍵裝備未能到位,難以形成完整的戰鬥力。


反觀中國,自2012年遼寧艦入列,至福建艦正式服役,在短短十二年間,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改裝到自建,更完成了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的歷史性跨越。這背後,包含了福建艦從下水到入列僅用1200多天的「中國速度」,包含了電磁彈射等核心技術完全自主掌握的「中國智造」。這條從追趕到並跑的奮進之路,靠的正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定力。


聽完這番對比,中國航母發展的卓越成就與獨特優勢,已不言自明。身為中國人,我們怎能不為之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0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