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概是新疆旅遊年,因為在我不同界別、不同群組的朋友中,都有人去了新疆、已在新疆、或者即將出發去新疆。
於是,朋友圈一直都有人在分享大美新疆的風景。由濃冬的皚皚白雪,到初春的花開爛漫,到盛夏的綠草如茵,到金秋蕭瑟的胡楊林……還有維吾爾美女、哈薩克俊男、豐碩的水果牛羊……由眼睛到肚子到精神都是滿足的。
然而,大家可知道,今日新疆的金山綠水並非天降下來的,新疆古稱「西域」,看過電視劇都知道,西域向來是寸草不生、風沙嘯嘯的地方,何來七色美景?
先看地貌,新疆有全國第一及第二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還有號稱「火洲」的吐魯番盆地,也就是火焰山的位處地。盆地中部更有個全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33萬平方公里。
33萬平方公里的沙漠是什麼概念?香港面積1100平方公里,即是說,300個香港成了沙漠,就是新疆其中一部分土地。
除了沙漠、盆地,新疆還有無垠的戈壁,作為遊客,當然愛拍大地龜裂、日落荒漠的沙龍照。住在氈房,看漫天星宿,一夜、一星期,很浪漫,但如果,要你在那裡住一年、十年、甚至一世?你會如何?
說了那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新疆本來並不是我們今天驚嘆的紅藍黃綠,由大漠跟盆地組成的新疆,從前只有一種泥黃色,還有吹得連馬都睜不開眼的漫天風沙。
今天新疆能成為全世界遊客趨之若鶩的仙境,全因為一群人的默默犧牲與奉獻,他們的名字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到新疆旅遊,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喀納斯湖的驚艷,不是紅山大峽谷的震撼,而是位於石河子的「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這博物館用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訴說出一代青年人用生命和青春開墾荒漠的偉大故事。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解放軍進駐新疆,當時的新疆荒涼落後,加上土匪馬賊的搶掠欺凌,新疆百姓苦不堪言。
司令員王震率領解放軍到新疆平亂後一直駐守當地,1954年10月,國家對新疆駐軍下達命令:「把戰鬥的武器保存下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於是,17萬5千解放軍即時脫離國防部隊序列,脫掉軍服,放下槍炮,拿起鋤頭,組建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始大規模墾荒,擔起建設及保衛新疆的重任。
打完仗回家本來是每個軍人最期待的事,但新任務意味著「回家」無期,從此新疆就是他們的家。
一個個年輕戰士沒有怨言,甚至寫下誓言:「我們種地就是站崗,我們放牧就是巡邏……我們屯墾就是為家,我們戍邊就是為國。」
這班軍人義無反顧地走進國家最荒蕪的地方,從零開始建設,為的不是自己,而是百姓;為的不是當下生活,而是後代的幸福平安。
沒房屋,就自己挖地洞;沒水源,就自己打井;沒牲畜耕作,就用自己的肩膀,一點一滴開墾土地,種樹種瓜養羊育馬。三年不到,已建成多個農場,自產糧食,圈養牲畜。
除了解決了百姓的吃飯問題,兵團還在新疆開展工業,八一鋼鐵廠、八一麵粉廠、十月汽車修理廠等一系列工廠竣工投產後,兵團馬上將這些企業無償移交地方政府,然後又跑去闖另一難關。
1958年4月,兵團修建的烏庫公路全線通車,這條公路打通了橫貫新疆的天山山脈,把北疆和南疆連為一體。由於山區地形複雜、氣候惡劣,施工極困難,不少兵團戰士永遠長眠天山腳下。
沒有兵團,沒有今日的新疆,神仙美景不獨是神仙的功勞,知道了兵團的奉獻才會真正感受到新疆動容之處,故事太多,下回再續。
圖片來源: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