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發展 香港全力付諸行動
國家中醫藥發展 香港全力付諸行動

4月初,一則中醫藥界的新聞在業界引起廣泛討論,但未有在社會層面引起廣泛波瀾。日本株式會社津村的子公司津村(中國)有限公司通過與內地企業達成資本業務合作,收購了陝西紫光辰濟藥業所有股份。筆者看到中藥企業被日本收購感到非常痛心,視之為出賣祖宗遺產予外國。如何應對國際競爭者在中醫藥產業上帶來的種種挑戰,各方面必須引起重視,尤其是二十大報告明言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療效不容小覷


筆者雖然是西醫,但與很多西醫一樣,非常尊崇中醫藥的療效。中華民族5000年來繁衍生息,經歷大大小小的變故和疫情,仍然保持人口穩定增加,以14億人口位居人口大國行列,中醫藥的貢獻功不可沒。第二是個人經驗,筆者家人、朋友時常拜訪中醫處調理身體,看症也不在少數。筆者自己亦曾經深受坐骨神經痛困擾,記憶中有兩次痛到同時吃5種止痛西藥都沒有效果。轉向中醫治療,通過拔罐和針灸,很快便見效,大大紓緩了痛楚。此外,在這幾年的新冠疫情中,根據中醫理論,可清熱解毒、增強免疫系統的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大放異彩,被公認為是有效的治療手段。


再向前推延,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正是受到東晉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的啟發,研發出對抗瘧疾的青蒿素,拯救千萬人的性命,改變了世界,實至名歸。雖然中醫、西醫背後的哲學和理論很不相同,但筆者認為不需要介意,只要能醫治好病人就是好的醫生、好的醫療,更重要是能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


助掌話語定標權


關注中醫藥發展的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他牽頭成立「中醫藥全產業鏈香港中心」,期望利用香港的獨特地位在全國層面助力中醫藥發展,第一是講好中醫藥的故事,第二用科研創新令中醫藥標準化,第三在全產業鏈中發揮好商貿平台作用,我認為香港在這幾方面確實可以作出獨特貢獻。


在講好中醫藥的故事上,首先,香港人才對國內和國際市場營銷經驗豐富,有兩文三語能力和市場話語體系,擁有拓展市場的基本條件。其次,香港的大學在世界排名領先,有兩間西醫學院及3間中醫學院,並即將於2025年落成中醫醫院;至於基礎科學研究,有世界排名領先的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絕對可在中醫藥科研創新上領先。第三,香港歷來是亞洲的國際貿易中心,擁有近200年從未間斷的國際貿易經驗和關係,同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金流動上優勢突出,在中醫藥全產業鏈中的商貿方面一定可以發揮所長。


筆者很高興見到兩位立法會議員都有就此話題表態。其中陳永光自身就是註冊中醫師,他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中醫藥學包含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着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中醫藥對促進人民健康作出重大貢獻,現時更已成為香港醫療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


擁有工科背景的黃錦輝議員則認為,中醫藥在科技應用也非常廣泛,現時已有中醫體質辨識儀,以科學方法和中醫理念,為求診者進行體質檢查,究竟是平和、氣虛或濕熱,均可以由儀器辨識。筆者呼籲政府、立法會議員及其他社會人士,不應僅僅停留在討論層面,必須更積極付諸行動,為中醫藥發展提供利好政策及開展實際工作。


除了發展產業的考量,更重要是出於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發揚光大之使命感,香港可以利用制度、專業、經驗等方面的優勢,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助力國家積極提升競爭力,應對日本、英國、德國等挑戰,才能夠使中醫藥的話語權、定標權和市場份額等不旁落他人。試想如果有一天,我們必須到外邊這些國家找中醫醫病或要他們為中藥定標定價,嚴重點說那是恥辱,對不起我們的祖宗!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23年6月24日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4
好正
7
心心眼
8
好好笑
3
令人傷心
3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