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內地、香港及主要國家的經濟及企業表現展望
2023年中國內地、香港及主要國家的經濟及企業表現展望

一年肇始,此刻是檢視過去,展望未來,以便重新踏上征途的時刻。


2022年對美國及歐洲來說,是增長及通脹最強勁的年份之一。經濟重開帶來的復甦順風及財政刺激,推動就業市場及需求。與此同時,俄烏戰爭令全球的能源及食物價格颷升,加上需求熾烈及供應鏈失靈,引致價格上升至四十年代的高位。針對這種情勢,美國及歐洲採取加息的辦法,而中國及日本則因應情況不同,探取較為寛鬆的貨幣政策。


2023年的經濟情景將會更為複雜。首先,通脹率正緩慢地了從高峰回落。美國的11月份數字顯示,核心項目(如汽車、保健及電子設備)均告下降。聯儲局認為美國的通脹率在2023年末將下降至3.1%,仍高於其定下的2% 目標。因此聯儲局仍會在較長時間維持較高利率水平。歐洲及英國已陷於衰退。中國則傾向維持寛鬆的貨幣政策,以維持經濟成長。「二十大」後中國政府推出不少利好經濟的政策,主要是刺激消費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網要(2022-2035年)》、優化防疫的「二十條」及「新十條」。在習近平主席主持的中央經濟會議上,表明中國2023的工作重心轉移轉回經濟增長,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預計中國內地經濟在2023年會有較大的增幅。發改委趙辰昕在接受新華社訪問時指出,對於2023年,將有三大因素支撐中國經濟整體回升:首先是中國擁有完善産業,超大規模的內地市場,日益完備的基礎設施網絡;第二支撐因素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切實落實「兩個亳不動搖」,市場活力有望進一步激發,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出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笫三是政策繼續發力,穩中求進。日本方面,核心通賬只有3.7%,日本央行有空間維持寛鬆的貨幣政策。 


根據顧問公司麥肯鍚的就有關經濟的全球調查,回應者對2023年經濟情況的預期較2022年伊始時為悲觀,對企業表現亦一樣。在過去兩季,供應鏈的不順是他們認為的最大風險,而現時則被疲弱的需求所代替。以行業界別來说,只有三個界別的回應者(能源、材料及金融服務)對企業盈利或需求較上年調查時樂觀。


至於香港方面,自2019年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香港經濟屢遭重創,2022年肯定會是負增長,2023年則有機會恢復增長。香港會面對一些負面的外部因素,全球經濟有進一步放緩風險,通脹大概會維持在較高水平,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貨幣政策持續收緊,都會對香港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從內部看,人口老化加劇,科技創新亦暫時未有突破性進展。好的方面,香港已優化防疫指施,基本實現與海外互聯互通,2023年1月份內有望跟內地實現通關,加上正式加入RCEP, 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十四五規劃」和「二十大」都肯定香港作為「雙循環」中外循環的角色,香港亦可捕捉中國跟中東海灣國家之間加強合作的黃金機遇。


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陳蔣輝認為,香港正站在後防疫時代發展的新起點上(註 1)。他預料,隨著疫情影響性減弱,消費在2023年有望重返復甦通道,固定資本投資也將觸底反彈,全年 GDP増速或在2.8%左右。香港商貿活動在上半年繼續受壓,下半年隨著疫情受控和兩地實驗通關,商貿活動有止跌回升的可能。服務貿易方面,隨著香港逐步通關,2023年或實現有較大的反彈。香港工業總會常務副主席莊子雄認為,內地放寬防疫限制,重新加強與世界貿易往來,對環球貿易有很大推動,料香港全年出口增長5%至8%。筆者補充的是,據最近消息,香港跟內地通關會於今年l月開始。財政司司長陣茂波在最新一期網誌指出:國家經濟穩步向前是本港發展最大底氣,而他對今年本港經濟審慎樂觀,持相對正面的態度。


在這個關鍵時刻,建議特區政府推出更多有利企業經營的政策及措施,與企業同心同德,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明天,造福香港和香港人,以及配合中國內地的發展藍圖。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80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