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袋一世都無
唔袋一世都無

「袋住先」這句口號,由誰人最先提出恐怕已不可考,但印象中並不是由特區政府提出。特區政府官員比較少在正式場合以「袋住先」來作正式官方表述,而中央政府對此就更為抗拒。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早前就更以「靚女」來形容中央提出的「8.31」框架。而所謂「袋住先」,態度上是有點勉強,不大尊重張主任口中的「靚女」了。

真的要去咬文嚼字, 「袋住先」這句俗諺俚語,對不同市民,其理解演繹可能有某程度上的差異。樂意、無所謂,還是勉強接受;袋完之後還有什麼期望,結果可能都會有點不同。而泛民的理解比較極端,就是把「袋住先」推論為「袋一世」。周前本欄已經分析過,北京中央政府不會同意在2017 年推行普選行政長官之後,再加插一個時間表。過去有所謂時間表和路線圖之爭,是因為《基本法》為香港政制發展定下一個目標,就是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最終都由普選產生。有了一個未曾達到的既定發展目標,才會有時間表和路線圖。當2017 年行政長官經普選產生,那自然再沒有時間表之說。所以這不是北京肯不肯加一個檢討時間上去,而是基本原則問題。一加上時間表,那就等於否定原先8.31決議這個普選安排,由真變假了!

但如果泛民因為北京不肯在2017 年普選行政長官之後再加一條尾巴而假設制度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話,那又是違反了最基本的常識。世界上有哪種選舉制度是永遠一成不變的?所以就算按人大常委會8.31 的決定推行普選,也不可能由「袋住先」變成「袋一世」。對於這一點,連財政司長曾俊華也忍不住在其網誌上質疑這一套邏輯。泛民不肯接受8.31 框架下的普選,其實就是為了不斷上演「繼續爭取」這一套政治劇。

袋一世也比一世都無好

順著財政司長的分析,我們可以繼續推論下去,泛民就是為了可以繼續上演「繼續爭取」這齣政治肥皂劇,所以才不肯支持政府的政治議案。因為不想「袋一世」而不肯「袋住先」,唔袋的結果,就是一世都無普選。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真是「袋一世」,怎樣比也比「一世都無」好。對於泛民而言,他們「繼續爭取」這口號,仍然可以天天叫,仍然可以到處掛街板。但對市民而言,看到「成功爭取」的街板,怎樣說都比「繼續爭取」順眼好看得多。而從邏輯而言,完成「成功爭取」之後,為什麼就不能「繼續爭取」泛民最理想的提名模式,泛民自己也無從解釋!

泛民挖空心思,想出很多千奇百怪的情況,認為在8.31 框架下的行政長官選舉,市民沒有真正的選舉。他們慣常的伎倆,是拿取兩個特定候選人的名字,就是甲和乙,讓人覺得真的沒有很好的選擇。

但他們從來都無法解釋,為什麼一定是甲和乙,而不是丙和丁,又或者甲和丁。在8.31 框架之下,基本上所有建制派人士,以及一部分不以中央為敵的泛民主派人士,都有相當合理的機會去爭取那1200位提委的支持。在2017 年的選舉,重頭戲就是落在民意戰之上。如果泛民中人對自己有信心,可以取得六七成的民意支持,拿著這張成績表去爭取提名,不要說是入閘易如反掌,就算出閘的過半數提名,也未必可以攔到他們。一些可被中央接受的泛民主派人士固然可以有機會過關斬將,就算一些自以為不被中央接受的人士,拿着超高民意而被拒於普選門外,也足以讓北京中央政府面上好看!這些政治手段,不用本人教路,從政者也是知之甚詳。

泛民有這些政治手段而不用,卻偏偏要求這樣保證、那樣保證。某人獲得行政首長普選的提名,從來都不是靠法律去保證,而是靠政治能量去爭取。

袋住先可改進制度

如果民意支持度和提名委員會傾向出現巨大反差,就算不可以馬上讓這位高民意代表順利出閘,也可以製造條件去改進這提名制度。「袋住先」變「袋5 年」,又或者「袋10 年」就可以改變,政治制度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發展下去。如果泛民因為怕「袋住先」變「袋一世」而否決政改,結果就是「一世都無」。那除了財政司長曾俊華那套假設,他們是為可以永遠都自稱「泛民主派」,可以永遠為香港「繼續爭取」民主這種枱底盤算之外,實在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釋。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5年4月22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