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抗疫須檢討 10個結構性矛盾
港抗疫須檢討 10個結構性矛盾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研究顯示第5波疫情高峰為3月3日,一般評估本港已渡過最艱難時期。在緊守崗位而不容鬆懈之際,也是時候檢討一下,香港在危機期間所凸顯的種種深層次問題--把一切抱怨聚焦在官員欠缺領導能力,或是最易對號入座的說法,卻顯然是以偏蓋全,忽略以下10個結構性矛盾:


(一)對內通關Vs對外開放--特區疫苗接種率長期偏低之一大原因,跟先與內地還是海外對接有關:與內地通關,就得緊跟中央的動態清零嚴守策略;想和外國對接,便要放寬抗疫要求,而前設是疫苗接種率須達到8至9成。由於「清零」是通關先決條件,而政界主旋律一直要求盡快與內地通關,於是疫情以來皆以圍封檢測為基礎,得以維持長達8個月近乎零感染。


不過長期清零的後果,是令更多人(尤其長者或無意返內地市民)認為不需接種疫苗,加上坊間誤傳Omicron變種病毒殺傷力不大,導致第5波疫情因接種率太低而出現海嘯式增長。往後不論誰當特首,特區仍要面對那些不願到內地的港人,採取消極抵抗方式與政府對着幹的問題。


全民強檢兩派爭論 港府成磨心


(二)學者意見Vs建制壓力--留意第5波疫情前,適值立法會選舉,當時候選人的主力訴求是與內地通關;同一時間,以袁國勇教授為首的一眾學者專家,由去年年底至第5波高峰,則一直力倡與外國接軌。而這兩股力量最激烈的碰撞,則出現在全民強制檢測的爭論當中:專家了解香港檢疫設施及人手的局限,建制派則相信祖國支持無限,兩邊缺乏溝通,結果特區政府夾在中間成磨心,花大量時間思考如何實行禁足。


問責班子既非執政黨,亦非醫學專家,在這種多黨監察制下,往往兩邊不是人,最明顯例子是議員高呼應該完全由中央指揮抗疫,但最後連內地專家也沒有堅持3月禁足強檢。


除非立法會主動傳召專家面向公眾解釋,否則單靠指罵官員,只能發洩,卻難以服眾。


專家政府應互補 免信息混亂


(三)專業超然Vs統一戰綫--香港過去一直高舉對專業(professionalism)的重要性,《基本法》第142條更強調要「保留原有的專業制度」。可是疫情期間,人們卻一次又一次見到專家們搶在官方宣布前,洩漏政策措施:由第一波代政府公布派口罩,到第5波於內地專家有結論前,單方面對外宣稱3月不應全民強檢;還有上周指接種率達95%始可放寬抗疫限制,乃至專家間對第4針的看法矛盾--客觀結果是造成信息混亂,不利抗疫。


除非專家們能擺脫自身超然地位,跟政府站在同一戰綫,在對外溝通方面互補不足,不在政策有疏漏時失蹤或多踩兩腳,否則專家們繼續以高高在上之姿,批官員「唔見棺材唔流眼淚」,只會令市民往後面對疫境時更沒信心。


(四)市場主導Vs救急扶危--在市場主導的大原則下,香港是個經濟奇迹,港人做生意亦以靈活多變轉數快見稱;但在第5波疫情之際,市場的貪婪卻令民眾苦上加苦:當副總理韓正批評私家醫院拒收新冠確診者,私院代表的本能反應是推卸責任,卻非即時請纓幫忙救助公共醫療體系;預算案提出免追租,以鼓勵業主與租戶商討如何共度時艱,商界則指此舉有違自由市場原則。


當世界各地政府抗疫都依靠公私營合作模式,務求群策群力,香港很多商界則仍在商言商,人人自危,竟視作商機處處:維他命丸、止痛藥、快速測試劑相繼大幅抬價。只有部分商界透過民間抗疫組織提供支援,卻仍不敢站近政府怕受牽連--畢竟商界很聰明,精於計算。


政府與商業、專業、建制派和反對派的4大結構性矛盾,又帶出6個執行層面的制度問題:


推新晉升制度 提拔熟內地專才


(五)長期後盾Vs特事特辦--在商業層面,雖然香港各界經常強調「國家是我們的強大後盾」,但現實是很多人只視內地為龐大市場,卻非合作夥伴,由建方艙醫院到內地醫護幫忙,全都是臨急才抱中央腳之特事特辦安排。經歷今波疫情,前幾年那些香港自給自足、不用買東江水等說法已站不住腳。換言之,也是時候思考醫療體制及其他配套的長期合作模式。


(六)聯繫內地Vs消極抵抗--在專業層面,即使設計了與內地合作的制度,但遇上前綫及中層消極抵抗,事事拿不能與對方溝通作藉口,其實也不會對社會整體有幫助。以積極對消極,發展一套大力提拔肯熟習內地實際操作、又懂普通話的專業人士之晉升制度,刻不容緩。


(七)愛派物資Vs拒作勸喻--在建制層面,議員向中央索取物資派送,不亦樂乎;但勸喻提醒市民不要犯規(像扶老攜幼走進圍封球場和泳灘),卻避之則吉,只懂批政府執法不力。


即使呼籲民眾接種疫苗,亦未見地區人士(如安老院及親建制學校)盡全力協助政府宣傳,託詞指家屬家長反對、要求政府多講解,自己卻沒迎難而上。不掃除貪威敷衍之徒,難建真正管治聯盟。


打擊網紅式政治 第5波後關鍵


(八)業界務實Vs網紅民粹--在非建制層面,倒有中間派及部分淺黃中人,能放下成見,以業界利益為依歸(多是功能組別選民),務實配合抗疫,不像一些地區直選及選委界別議員,反過來煽動民粹來爭取曝光和網絡流量。第5波過後,論功行賞以團結大多數,並打擊網紅KOL式政治,至為關鍵。


(九)大刀闊斧Vs精準配合--在官僚層面,過去的制度優勢,在危機時反令政府表現不濟,這次表露無遺;政策清晰卻執行不了,又或沒與時並進,實為部門責任,撤走了救生員卻不索性一早封泳灘,正是典型例子。未來香港必經一輪改革,與其說AO黨有問題,不如提升procurement能力,重點強化EO(行政主任),更加重要。


(十)別人負責Vs自我中心--最後是最難搞的,是文化修養問題:停辦花市卻迫爆花墟,確診隔離但拒入方艙,醫護來港竟準備投訴。


有記者說這是很多香港人想問的問題,實則反映出香港人很有問題,所以香港才有很多問題。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2022年03月21日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2
好正
1
心心眼
2
好好笑
3
令人傷心
3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