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架構重組是「新瓶舊酒」,還是「舊酒新瓶」?
政府架構重組是「新瓶舊酒」,還是「舊酒新瓶」?

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林偉文


本篇文章題目的《政府架構重組是「新瓶舊酒」,還是「舊酒新瓶」?》,筆者不是透過文字的前後調動,來捉弄讀者。只是帶出一個本篇文章最重要的訊息,就是特區政府在過在十多年,一直在決策局的重組上,不斷作出改變,務求達到一個目標:提升管治效能。不過,如果特區政府不改變根本的思維,政府架構重組做多少回,將十個拆成廿個,再由廿個合成為一個都好,最終都解決不到行政效率的問題。


特首今次推出的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建議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分拆運輸及房屋局、改組食物及衞生局、重組民政事務局等,目標是提升各方面的管治能力。然而,歷屆政府都曾多次進行「合併、拆散、再合併」動作,目的都是一樣,提高應付突發事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何今次特首仍要繼續「合合併併」?「合合併併」只能夠解決短期的「標」,未能根治問題的「本」。問題的「本」在哪?「本」在公務員團隊,特首必須面對的,不能迴避的。


前特首董建華所提倡和實施的「高官問責制」的原意來醫治「本」,就以「政治委任」形式,從公務員編制外找些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進入政府,擔任決策局長、副局長或政治助理,領導公務員團隊,解決現有施政的問題。然而,「高官問責制」亦產生另一深層次矛盾,就是問責官員與公務員團隊的關係,互相好像「貼錯門神」的,未能建立一個良好的合作關係。


事實上,由港英政府開始,公務員團隊一直抱持的守舊作風,經常以「按本子辦事」、「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態度工作。他們如無犯下大錯,都不會被政府即時革走或降職。因此,公務員編制上往往出現「能進不能出」、「能升不能跌」 現象。


同時,公務員以「本位」來辦事,不是以服務市民為出發點,不斷以「行不通」、「辦不到」為藉口來對新公共行政的思維作出推搪。試問將這批高傲而怠慢的公務員放在私人市場,有哪一個企業老闆可以容忍這些他們的處事態度?


筆者在地區上與不少公務員合作,發現他們有共同的弊端,他們寧願花上時間、精力,向市民解釋職權範圍來推卸責任,而不願意花時間為市民解決問題。再者,每部門都有內部守則,避免出現越權情況。他們互相嚴格遵守內部守則,就會缺乏靈活性,應變能力大為下降。當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反應慢幾拍。


最後,筆者認為,做事謹慎是須要的,但每做一件事都擔心因處理失誤而問責,往往表現畏首畏尾。假若公務員團隊仍以這種思維來處事,就算實施N次架構改革,對任何行政效率的提升,根本起不到作用。假若林鄭月娥能夠成功連任,就必要從公務員團隊落墨,改革公務員團隊比決策部門的重組,來得還有意義。


原圖:政府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2
好正
3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