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反覓地太不該
盲反覓地太不該

本文作者為黃大仙區議員莫健榮

新年期間,親朋戚友拜年傾談的話題離不開樓價高和房屋問題。房屋問題是炙手可熱的話題,香港現時有二十七萬公屋輪候人士、八萬多劏房戶,私樓供不應求,樓價屢創新高。政府再次出招,把七百萬元以下的樓宇按揭上限訂為六成,市民更難上車。

解決房屋問題成為政府首要民生工作,辣招是管理需求,從根本上未能滿足和處理市民置業和住屋問題,開拓土地、增加公私型房屋供應才是對症下藥。特首最近提議未開發的土地不計地價、只按建築成本興建房屋出售予青年,但現時這僅是個概念,計劃成事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香港已開發的土地佔總地域面積不多,但要開拓新土地卻阻力重重。

政府改變市區用地規劃、開發綠化帶、棕地等,都被環保團體譏諷為盲搶地。實際上,政府任何提議開拓土地,總有這個那個反對的理由,例如填海計劃被批評影響到中華白海豚、海底生態和附近屋宇景觀;發展新界東北又說破壞農業和居民生活;市區見縫插針建屋又被批評規劃不足,交通和社區配套欠奉;打郊野公園主意更說是腦生癌,最好想都不要想。

這些反對的理據似是而非,在遊花園和兜圈子後,結果還是一無所得、原地踏步,解決房屋問題仍如海市蜃樓。更甚者,一些本土派團體還振振有詞,說控制人口限制新移民才是出路,筆者不認同剝奪家庭團聚這基本人權,況且現時公屋限制至少一半成員是香港永久居民才可上樓,而數字上新移民對房屋需求影響輕微,把現時房屋問題歸咎新移民有欠公允。

巧婦難為無米炊。香港的確需要各種輿論支持多管齊下開拓新土地,才是處理房屋問題的正途。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 2015年3月18日

原圖:互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