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多管齊下 解決房屋問題
創新思維多管齊下 解決房屋問題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盧偉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開場發言主要談及房屋政策,提到當局將從5大方面處理本港房屋土地的供應問題,包括加強高層督導、積極推展交椅洲人工島和新界北的規劃、更積極採納「基建先行」和「創造容量」的原則、簡化發展流程,以及提升市區重建的方法。碰巧在同一天,議會亦通過了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當局改革房屋政策,解決住屋問題。


設願景指標 增人均居住面積


本港市民的居住空間非常狹窄,不但愈住愈貴,而且愈住愈細。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8年,創22年新高,市民怨聲載道。經民聯歷來非常重視這個議題,敦促政府全面改革本港房屋政策,包括制定人均居住面積指標、優化置業階梯,以及積極應對人口和樓宇老化問題等,切實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質素。


經民聯在6月7日發布了《香港10年安居計劃》建議書,認為特區政府必須改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臨急造地、窮於應付」的被動局面,主動作出全面規劃,多管齊下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並建議設立願景指標,將人均居住面積由約161平方呎增至200平方呎,開發2,400公頃土地,增加65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務求從根本上解決香港安居難的深層次矛盾。


經民聯認為當局應創新思維,多管齊下增加房屋供應,建議政府長遠把佔郊野公園總面積3%、約1,329公頃的邊陲地帶改劃成住宅用地,同時應大幅開發新界土地,加快開發邊境禁區用地,以及逐步開放沙頭角墟禁區。為了釋放現有土地潛力,政府應加快重建老舊公共屋邨,同時調高市區及新界土地的最高發展密度,亦應積極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加快收回新界的棕地、祖堂地及閒置農地等。


重整房屋階梯 助中產及青年置業


此外,當局應檢討和重整房屋階梯,顧及中產人士及年輕家庭的龐大置業訴求,一方面檢討以往曾經推出而具有成效的協助市民置業方案,重新推出優化版的「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夾心階層住屋計劃」等;另一方面可與發展商合作,興建較小型和廉宜的住宅單位,為合資格青年家庭提供可租可買的合適住宅,幫助年輕人踏出置業安居的第一步。


不過,探討增加本地房屋供應,應避免「病急亂投醫」。有議員建議調整現行物業印花稅,以堵塞潛在的「假首置」避稅漏洞,經民聯曾多番促請當局取消印花稅「辣招」,但無奈在現行政策仍繼續執行的前提下,則不反對稍加變通,以堵塞避稅漏洞,並減輕真正首次置業者的負擔。


另有議員建議,在賣地條款中訂定單位的最小面積及興建數量,以規管「納米單位」。盡管大家都知悉香港存在「住得貴」和「住得細」的問題,但通過賣地條款作出規限並不可取,也漠視了市場上對小型單位存在一定的實際需求。


總括而言,我們強調人為抑壓市場的需求或供應,扭曲市場運作,對於解決市民的住屋訴求沒有太大的幫助,設法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才是治本之道。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2021年7月21日


原圖:政府新聞處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好正
1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