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歷史是血淚史
音樂劇歷史是血淚史

上周五我看了一場獨特的音樂會,名「我們的音樂劇」,選唱香港過去五十年的經典音樂劇主題曲,由潘迪華的《白娘娘》、張學友的《雪狼湖》、香港話劇團的《甜甜酸酸香港地》,到前年底自殺的作曲家潘光沛之遺作《風中細路》,還有高世章的傑作《四川好人》和《一屋寶貝》等。八位演員演得唱得跳得,舞台設計優雅簡潔,證明香港有條件做音樂劇之都。


高世章曾八度獲香港舞台劇獎及金馬獎,縱橫音樂劇多年,積累豐碩作品,大可自己做主角,籌辦盛大作品回顧展,把個人聲譽推上高峰,但他沒有。他有大海樣的胸襟,以無比魄力舉辦難度高而個人份量小的音樂會,向音樂劇界前輩、拓荒者和後來者致敬,泱泱大度。


香港音樂劇歷史,是一筆血淚史,潘迪華為了把《白娘娘》搬上舞台而虧本、張學友自《雪狼湖》後不再彈此調、潘光沛遺作《風中細路》後無以為繼,抑鬱自殺身亡。「我們的音樂劇」選唱的歌曲動聽,但罕有成為流行曲,不像Andrew Lloyd Weber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和《Memory》等。究其原因,是香港缺乏長期上演場地;二是成本高昂,樂隊、演和舞蹈所費不菲;三是語言,廣東話不如英語是國際語言,又非普通話有十四億人口作後盾,要叫好叫座不容易。


但音樂劇是演藝形之王,感染力強,足以令香港成為遊客如鯽的大都會。高世章以撐起音樂劇為使命,只要敢於開拓巿場,香港是有機會的。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21年4月22日


原圖:文匯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9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