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地少還是人多?
香港是地少還是人多?

現屆政府以解決房屋問題為首要施政目標,在過去一年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一年以來,這些討論雖然未有達成一個完全一致的解決辦法,但起碼對問題有了一些基本共識,就是房屋供應嚴重不足。要增加房屋供應量,必須加快土地開發,用什麼辦法大家可以從長計議,但不能不作取捨抉擇,更不能刻意刁難,否則就是與民為敵。大家如果對郊野公園珍之重之,那就要選擇放棄一些靠近市區的綠化地帶,又或者容許建屋比例適度加高,不能不作一些犧牲,否則房屋問題永無解決之日。

一些反對開發土地的人士,意識到這個不能逆轉的社會共識,那就開始轉移視線,改變話題。企圖把焦點由土地不足,改為人口過多,並且把矛頭指向單程證名額和政策。一些建議削減或取消,一些建議取回審批權,企圖造成一個現象,只要在這些人口問題上做工夫,那土地房屋問題就迎刃而解。人口政策是大題目,本欄無意在此深入探討,但一些基本的事實,則不難說明和釐清。翻看香港的人口普查資料,我們可以發現,現時香港人口增長,在過去50 年間,是處於一個最低水平。

由有人口普查資料開始,香港的人口就一直穩步上升。由1971 年計起,以每5 年一次的平均人口計算,每年的人口增長分別為2.3%、2.1%、3.3%、1.5% 、0.6% 和回歸前的1.8% , 平均大約是每年1.9%。

香港步入銀髮社會不是遙遠的事實

到回歸之後,人口增長反而放緩,每5 年的平均數字,每年平均只是0.9%、0.4%和0.6%,平均每年0.6%,只是回歸前30 年平均數的三分之一。用自己比自己,我們的人口增長比之前慢了許多,所以把居住房屋問題推給這每年0.6%的增長率,是不是一個合理的做法?就算不跟自己比,在國際的比較,0.6%也是低水平,更何香港面對嚴重人口老化的問題,香港現時人口年齡中位數已經上升到42 歲(用作參考,美國是37 歲,新加坡是34 歲)。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問題,論者已多,在此不作重複。香港出生率世界排在榜尾,沒有外來人口補充,香港步入銀髮社會,不是遙遠的事實。

至於單程證的制度,亦早在港英政府時訂立,主要是家庭團聚。而這個制度,也是國際人道的安排,就算並非友好,甚至關係緊張的國家,也有家庭團聚的移民安排。而香港人口基本上是由華南地區移入,並在大陸維持廣泛的族群關係,就算不計算這些家族關係,大陸和香港有相當數目的跨境婚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大量年輕男性以偷渡形式抵港,其後返回內地娶妻生子。他們來港家庭團聚,也是非常基本的人權需求。就算時至今日,香港市民的婚姻,有三分之一也是選擇了大陸的另一半。這種趨勢,也是有增無減。這種家庭團聚和會親的安排,只能以井然有序的安排來落實,不可能禁止。而事實上這種單程證的安排,也是從嚴的安排。香港永久居民,如果跟其他國家地區結上異國情緣,哪管是西歐也好,南亞也好,其配偶都可以馬上取得居留權,子女也可以順理成章地在港出生。只是選擇了大陸的伴侶,就要排單程證的隊,按每日150 個名額來港團聚。所以這種從嚴的安排,其實已經是長久以來考慮到實際的情,而作出的特別處理。就算不去考慮這些新移民對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所起的調節作用,也不去爭議這些新來港人口對某些勞工短缺的工種所起的積極意義,只是以人道論人道,也是必須要的措施。

香港對外來人口不是中門大開

至於最近有人提出香港取回審批權的建議,本身其實也是一個偽命題。無論由誰審批,都是要面對那條來港會親的人龍,而現時由大陸公安部門審批的條件和計分制,也是依照國際移民慣用的原則。而事實上,大部分這些名額,都是配偶和子女來港團聚。大陸公安部批,他們是最優先,香港移民局批,他們也是最優先。當然,香港市民會覺得香港部門審批可能更為公正。就算這真的是事實,也是調整一下排隊的次序問題,不容許後面的人插隊打尖。但150 個名額仍是150 個名額,排前排後還是一樣的排,所以更易審批權並不影響來港人數,因為人數只取決在1995 年決定每天150 人的名額,而無關於誰審誰批的問題。而從實際的操作看,中國幅員廣闊,申請來港的大陸同胞遍及各省市城鄉,香港出入境部門如何應付申請?如何核實查證?而事實上,內地相關部門在1997 年實施一項電腦計分制,提高透明度,公開計分標準,公開計分結果,以體現陽光政策精神,插隊打尖的爭議已經大減。

人口政策是大政策、大文章,大家都可以提意見,尤其是如何配合香港經濟轉型和發展,人口政策是其中支柱。本文以上的分析,只是點出香港人口增長偏慢,以及單程證政策只是在人道大前提之下的安排,而且已是從嚴從緊的最基本安排。香港對外來人口不是中門大開、來者不拒,相反近年特區政府打了不少場官司,都是為防止人口不受控地增加。如果把香港的房屋問題,推給這個二戰後最慢的人口增長,以及最基本的人權安排,那完全錯對焦點,講文雅一點的是因噎廢食,通俗一點的就是斬腳趾避沙蟲。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3年9月25日

圖:hm.people.com.cn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