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李小龍故居 小心好事變壞事
保育李小龍故居 小心好事變壞事

本文作者為資深傳媒人黃永。


11月27日是李小龍冥壽,又因為鄒文懷在上月初逝世,自然令更多人關心今日在九龍塘仍然保存尚好的李小龍故居。《信報》在這方面既有心亦觸覺力強,在11月19日的「周一人物」已專訪了故居現在的負責人——余彭年慈善基金會總裁彭志兵。


彭先生一如其祖父般承諾,必不變賣該大宅。那誠然是件美事。不過,彭先生打算把李小龍故居變成「國學研究中心」的計劃(據報有普通話班、播音主持課程、中樂班等等),卻着實教人擔心會被政治化。


畢竟,2018年香港有很多標誌性的人物離世,令市民對香港所有的風雲人物一時盛滿了情感。一不小心,保育李小龍故居的大計,很容易被誤會是借李小龍來推廣普通話,甚至可能被視為借香港一代icon來鼓吹國民教育;加上目前內地與香港矛盾極易擦槍走火,在如斯政治化的環境下,真的隨時變成來年區議會的選舉議題。


何況,現時彭志兵所透露的計劃,似乎整個故居就只會孤伶伶的保留一幅壁畫;反過來看,就是除了那幅壁畫,一切也可能變得面目全非,甚至打個稀巴爛!這種只保留一件物件而其他東西全部拆掉的保育方式,向來為人詬病,像9月時深水埗的嘉頓中心只保留其logo及時鐘,已教人啼笑皆非。


不想好事變壞事,最理想的做法是由彭先生牽頭,成立一個包含香港人代表的「保育李小龍故居顧問團」,人數不用多,重點是有代表性;至於何謂有代表性,切忌只請達官貴人,關鍵在於有「龍迷」的代表,方能接地氣。


就保育方向而言,亦毋須刻意規定要以國學研究中心為起點。作為慈善事業,基金或可大膽一點,提出「可以保留的盡量保留」為最高原則,這樣便可粉碎任何說「保育背後其實心懷不軌」之類的陰謀論,以保清譽。


依愚所見,故居最理想是變成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的茶座博物館:全球有大量關於李小龍的物品和書籍,若然可齊集該處,自會成為世界各地「龍迷」的中心點,紛紛到這裏品茶喫咖啡交流交流,當更能弘揚國學文化,又同時獲得港人支持,一舉兩得。


本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12月5日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用領域作品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好喎
0
無意見
0
唔係呀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