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義工的力量
長者義工的力量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李慧琼
本港有主題公園連續第三年舉辦導賞員計劃,一共招募了四十二位年齡介乎45歲至71歲的退休人士成為導賞員,在公園展館內向超過三萬六千位遊人推廣動物和保育訊息,總服務時數達三千一百多小時。 讓退休人士開展新一頁 早前,主題公園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發現每星期最少參與一次義工活動,比沒有或間中參與義工活動的退休人士,心理健康更佳;當中,高參與率的退休人士,認為自己在做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具更高決斷力及享受日常生活。 特區政府在回歸後不久開始推動「老有所為」的政策,義工服務是其中一項重要元素,民建聯多年來積極響應,除了地區工作本身需要大量義工協助之外,我們亦受到很多義工的例子感動,鼓勵我們推動義工發展,一方面讓退休人士開展人生的新一頁、創造新一個黃金歲月,另一方面亦發揮他們的力量,為社區提供更多服務和支援。 在歐洲,德國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人口老化國家,常被戲稱為「歐洲老人院」,但德國人並沒有因此而自卑或喪失活力;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德國人對長者和老化的觀念正面,沒有視長者為負資產,反之視他們為寶藏,整個社會積極迎接老年。 香港同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政府統計處在去年指出:未來人口將持續老化,未來二十年最為急速,預計長者人口由2016年的116萬(佔總人口的16.6%)上升超過100萬至2036年的237萬(31.1%),社會各界對此人口挑戰應作好準備。 共同承擔人口老化問題 平心而論,由特區政府以至各個社會機構或團體,近年都積極推動不少長者活動或鼓勵長者投入義工服務。然而,從德國的例子可以見到,要真正讓整個社會一起共同承擔人口老化問題,必須先從改變社會各階層對長者和老化的觀念着手。筆者認為,讓不同年齡人士與長者一同參與義工服務,感受長者義工的力量,是其中一個值得考慮的切入點。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8年8月9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