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失的金權故事
被消失的金權故事

黎智英跟泛民的四千萬錢銀轇轕,只做了一天頭條新聞,很快就回歸平靜。如果不是有建制派議員到廉署投訴,相信這宗新聞很快被淡忘,以泛民的慣用語,就是「被消失」。

逆思維想想,假如黑金事件牽涉的是民建聯、工聯會議員,嘩嘩一定不得了,台灣復興航空那48 條人命也得借過一下,一星期的報章頭版頭條都得留給金權故事,再跟進整人三部曲:報警、上廉署、以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法」追查。

然後,這些涉事議員每次出現,大家就問他們「會不會下台?」「幾時下台?」再過些時候,他們連名字都沒有了,大家乾脆稱之為「陳百萬」、「黑金李」……

難怪記協說近年許多傳媒都在自我審查了,對,這陣子,我真的感受到,因為以上新聞界慣用的狙擊手法,在泛民黑金這事上,似乎獲格外開恩,涉事人只消一句「不欲多談」、「冇咁事」或者「唔知點解」,大家都識趣地不追不問。

至於一向走在最前線的《蘋果日報》,對黎智英的新聞,竟隻字不提,難道記者受壓不敢寫?還是肥佬黎夜半停機抽稿了?一單報上從缺的大新聞,這不是自我審查是什麼?

平日辛辣的《明報》,雖把新聞放頭版,但標題卻是: 「黎智英向施明德取經曝光談公民運動部署疑黎下屬電腦被侵」,二十六字,累累贅贅,沒提一言「金」、「錢」,轉移了焦點,模糊了重心,新聞學來說,是不合格的大標題,是嚴重敗筆。一份公信力高的中文大報,在「民主」大佬面前,自我審查,手下留情。

媒體善待之外,戰友也畀面,平日大小事都撲出來說話的范國威議員,最近沒了影、噤了聲;平日慣對新聞事發聲的記協,這次也非常配合,罕有地不發一言。

寧靜的政海,溫文的媒體,讓大家撥開雲霧看清了,誰在自我審查?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7月29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