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成攝影師
煉成攝影師

電話響起,朋友用急速的語氣說:「我有一位朋友想拍照片,但不知如何入手。他就在我身旁,不如將電話交給他你們溝通吧!」還來不及反應,聽筒中就傳來一把低沉的聲音,第一時間就問:「我的兒子想要拍珠寶首飾,其實要用什麼鏡頭呢?另外我也對拍人像有興趣,究竟有什麼 Zoom 鏡值得用呢?我其實已經有一支50mm f/1.2,但就是拍不好。」

對這連珠炮發的問題,第一時間就已經感到有點無奈,但為免令我朋友難做,只好解釋產品及人像攝影不是鏡頭的問題這般簡單,如果有需要又有興趣,其實可以叫貴公子先去上攝影班,這樣更能事半工倍。這答案才出口,對方即時回應道:「來不及學攝影了,我又請不起你這攝影師,你就告訴我應該買什麼鏡頭吧。」

此刻,沉著氣的我只好將話題轉至 Zoom 鏡問題上,提議一般網站都推介的 16-35mm, 24-70mm, 70-200mm f/2.8 等主流鏡頭,但對方的回應郤令人氣結,皆因他指自己不希望時常換鏡頭及不希望帶太多鏡頭在身上。

天呀,遇上這類問題,我這樣回答已經覺得仁致義盡。世上哪有一種技術是不需要學習就能達到專業水平?哪有一種攝影工具可以應付所有的拍攝項目?簡單一通朋友的搭單電話就能解決攝影問題的話,那攝影師的角色在哪裡?兒子對攝影有興趣,郤不願去讓其好好學習?再者他以上明顯是購買產品問題,其實去任何一間賣相機的店舖,售貨員皆能詳細回答。

攝影如果真的是按鈕這麼一回事的話,那就好了;可是認清這是一門學問,又是另一個境界。世上看似表面的事,其實內裡有著極大的付出及努力。一些好的照片,並非如市場行銷口號般的一按即有,拍攝工具就好像樂器一樣,悅耳的曲目是在於那樂手的功力,並不在於樂器本身。

攝影師,並非名廠一機三鏡就能煉成的。

Text and Photo: HENRYCK (www.henryck.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