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際成績說服香港市民
以實際成績說服香港市民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 李慧琼
特區政府前日公布10位副局長、8位政治助理人選,這18人加上早前委任的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這個管治團隊體現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強調「廣納賢能」、「用人唯才」的精神。

首先,從各人的政治背景來看,廣納了來自不同政黨包括民建聯、自由黨、民主思路的成員,也有來自政府、智庫、傳媒出身的成員,在問責局長主要來自公務員背景的現象下,這有利於廣納和平衡不同意見,也讓政府出台的政策更好地爭取各方的支持。

此外,從學歷來看,新名單成員平均學歷高:蔡若蓮、陳百里、鍾偉強持有博士學位;徐英偉、馮海容持有碩士學位;而符傳富、楊寶蓮則分別為2005年八優狀元和2003年十優狀元。政府委任高學歷的團隊,體現了「用人唯才」的精神。

民建聯的徐英偉和陳百里今次同時獲委任為副局長,筆者當然表示支持和感到鼓舞。據筆者長期在政圈中聽聞及觀察,徐英偉和陳百里的工作表現,獲政府內部和不少社會人士的肯定及好評,而今次他們兩人由政治助理升遷至副局長,亦體現了問責制培養政治人才的功能,長遠有助處理香港管治人才不足的問題。

反對派把今次委任的焦點矛頭放在蔡若蓮身上,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蔡若蓮出身於愛國愛港組織,二是蔡若蓮在2016年立法會(教育界)選舉中敗選,反對派認為政府逆「民意」而行,甚至說成政府要與教育界「開戰」。

筆者想指出,委任一個人擔任問責官員,政府有其客觀和嚴謹的審查和遴選制度,考慮一籃子的因素,而不是單一人士或單一組織的意見,更不應視愛國愛港人士及曾落選者為原罪,大家只要放眼世界,希拉莉在落選後獲邀成為國務卿,而彭定康也在輸掉議席後被派來香港擔任港督。

反對派一方面批評新的問責團隊,另一方面又不願意加入政府,為反對而反對,令政府的管治圈子無法進一步擴闊。無論如何,筆者寄語特區政府和一眾問責官員,堅定信心、投入角色,以實際的工作成績來說服香港市民。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7年8月3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