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偽術
行為偽術

長達5個月的政改諮詢終於落下帷幕,由「佔領中環」行動發起的「全民政改商討日」亦曲終人散;然而,商討日所引發的爭議卻久久無法平息,一場「龍鳳騷」讓我們看清一些政客是如何玩弄手段。

投票前,「佔中」先篩走建制派及幾乎所有合乎《基本法》的方案,排他味十足,經「自己友」選完之後才拋出的15份方案能代表香港多少民意,已是不言而喻。主事者一向鼓吹不會接納任何經篩選的提名方案,原來主張與行為可以是這麼近那麼遠,真難為那些學養湛深的學者事後還須自圓其說,辯稱排他方案並非篩選。

在激進派的騎劫下,商討日以配票方式選出3個性質相似的普選方案,留給「全民」投票,日後選民當然只能在經過兩層篩選的方案中選擇。

所謂「全民」更是諷刺,「商討日」投票只容許佔中支持者參與,明顯剝奪其他市民參與的權利,其投票結果怎可能具代表性?不斷以小圈子選舉揶揄現選舉制度的一群,卻只說不做,在玩小圈子選舉遊戲。現在的選舉委員會怎說也包含社會多個不同界別,所謂「全民政改商討日」投票卻只有「佔中」一個界別。

這樣的「一個界別、兩重篩選」選舉,為「真普選」訂下新定義。不少泛民溫和派亦禁不住指責商討日的結果不代表民意,投票程序不民主。「香港2020」發表聲明指出,「佔中」選出3個性質相似的行政長官普選方案,將令6月22日的全港投票缺乏真正選擇。公民黨議員湯家驊亦指責「佔中」發起人不滿眾人爭取「無篩選」普選的同時,卻以篩選模式投票,令下月的全民投票變相沒有選擇。所謂「全民投票日」,不過是巧妙地利用「全民」選出某些人自己的心水方案罷了,可憐希望看到香港政治往前走的市民,積極參與此類公民活動,卻被動成了他們的支持者。

不知何時起,「語言偽術」成為香港社會的一大熱門詞彙,不少政府官員及建制派中人因為對一些事件的解釋不合某些人口味而被冠以使用「語言偽術」的罪名。可是這次,一些政客和搞政治的學者說一套,做一套,向大家展示了比語言偽術更為高明的行為偽術。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4年5月16日

原圖:網絡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