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紅見死不救?
曾燕紅見死不救?

第一個登上珠峰的香港女性曾燕紅老師,因坦言在攻頂途中,見過一個垂死的登山者,因沒有停下來救援,而被指摘為「見死不救」。曾燕紅解釋,她並非見死不救,而是無能為力。

大家對曾老師的指摘,是因為對攀登珠峰的惡劣環境不了解。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叫IntoThinAir,由美國《戶外》雜誌記者Jon Krakauer撰寫,後改編成二○一五年電影《珠峰浩劫》。他一九九六年跟隨新西蘭著名攀山專家Rob Hall的登山隊攀登珠峰,在五月十日成功攻頂,但驟然而至的暴風雪,將登山隊其餘四人困在珠峰之巔,只有Jon Krakauer死裏逃生,Rob Hall連同其他登山隊,共十五人魂斷珠峰,包括美國登山好手Scott Fischer因過晚登頂,下山時遇大風雪而亡;日本籍的難波康子,本來是日本史上第二位成功攻頂的女性,卻在登頂後,返回四號營地途中失溫致死;新西蘭領隊Andrew Harris前往救援時失蹤,推論失足摔死……寫下當時珠峰攀登史上,最慘烈的一章。

可見即使登山好手,在海拔八千多米的世界之巔,腦部缺氧,每一步都在生死邊緣中掙扎。

保護自己的性命是基本要求,正如你每次登機的安全演習,都會叫你先戴好自己的氧氣罩,才照顧同行小童。在珠峰這種天堂與地獄一線之隔的鬼域,救人是在衡量自己有餘力才應該做的冒險之舉,而非自顧不暇,勉強為之,否則會造成更多犧性。

書中有一段感人故事,講述一個父親是死在珠峰的爬山專家,兒子成人後歷盡艱辛上珠峰,只為見亡父一面。父親屍體一直凝固在冰雪之中,因為在珠峰,搬動屍動也是極為艱巨和危險之事。指摘曾老師見死不救,是不明白珠峰的險惡環境,過於苛刻了。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7年6月4日

原圖:曾燕紅社交網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