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美食車
急救.美食車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郭偉強

政府破天荒發放美食車牌照,除了提供創業機會,也希望藉此發展旅遊資源。在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前提下,以最嚴謹的方式進行甄選,確保為美食車省靚招牌。可是,筆者早前視察過,聽到營運者的心聲,是生意難做、規矩多多、支援不足及選址有缺陷。一班營運者在社交群組內,每天大吐苦水,實在慘不忍睹。

有人會質疑,世上沒有包賺錢的生意,但這門生意是政府提升旅遊基建的重頭戲,若任由它一命嗚呼,損失的不單是十多名創業者的資本,還有他們對創業的熱誠,背後更重大的損失,是政府帶動旅遊業不力,在整個計劃過程中「堅離地」,未有緊貼情況施以援手,把大好優勢項目,變成創業者的斷頭台,好心做壞事。

古語有云,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先導計劃原訂的中期檢討,預料到明年初才進行,可惜營運者是否能捱到下去也是疑問。

小本創業者資金少,及不上大財團有長時間的抗逆能力,因此政府快速的回應,有授人以漁的方案及支援是必要的。

工聯會當日支持政府以推動旅遊業,帶動本地經濟為由推展美食車。但目前一刻,筆者發現幾大錯處,須盡快糾正。一是政府批出計劃,只着重經營者質素及規限營運者條款,卻沒有關顧他們財務上是否可持續,能以100萬元開展美食車生意,也不是一般青年創業者可負擔得起。其二,部分選址先天不足,不是人流「旺地」。其三,鎖定為旅遊配套,卻沒有足夠宣傳。

其四,客源不足,位置偏僻,本地客及遊客不知道地點。檔主觸覺最實在,若單靠做遊客生意,根本不成事。

在外地的美食車成功者,都是先爭取當地人口碑,從而在社交平台廣受關注,遊客就會懂得找上門。香港現時唯一賺錢的美食車,要數泊在觀塘工業區旁,光顧者都是本地人居多。

目前如何拆牆鬆綁、是否有專屬牌照等,藉此放寬經營限制,如擺放露天座椅、加強宣傳等,是現時搶救美食車方法,此先導計劃絕對不能輸,因關乎政府開拓旅遊資源的決心及能力,否則日後市民對任何新計劃都會失去信心,到時大財團壟斷格局,只會變本加厲。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03月17日

原圖: 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