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政策促進墟市文化
優化政策促進墟市文化

說起農曆新年,自然離不開吃,確實,新年時不少市民會「捐窿捐罅」到墟市或其他地方「搵食」,而提出一段時間的美食車亦在近日正式投入服務。不過事實上,就有如不少行業一樣,不論墟市還是今日的美食車,皆由於政府未能夠做好配套,未能進一步發揮其潛在優勢,甚至成為反對派一些無謂攻擊的口實。故在未來日子,現屆政府甚至下屆政府必須繼續做好政策上的調整,為行業發展拆牆鬆綁,做到百業興旺。

凝聚共識設墟市

去年初一發生近年最具破壞性的「磚頭暴亂」,反對派當時以「過年畀大家搵吓食」、「市民都好鍾意食」等理由,阻礙食環及警方執法,觸發暴亂。不過事實上,非法擺賣除了違法阻街,更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及街舖經營。今年年初,不少無牌小販離開後遺留大量垃圾,滿街油漬,對市民構成嚴重滋擾,可見開設墟市,規管方面絕對是要謹慎處理的事情。香港地少人多,要尋找一處既不擾民,顧及安全,又可便民的地方談何容易?不過事實上,觀乎新加坡、台灣等地區,墟市確實為有關地方帶來可觀的收益,改善就業,故政府實在應繼續積極探討,研究推出更多如楓樹街球場等用地,開放更多戶外康體用地供節慶臨時擺賣之用,甚至仔細研究可作墟市的永久用地,但當中絕對要顧及當區居民的感受為先。

完善美食車政策

無疑,美食車是發展墟市文化的其中一個方向。不過以現時的配套,若果說是「先導計劃」,則還可說是勉強合格,但實際上卻仍有待改善。當中,雖然基於土地匱乏等因素導致可經營的地方及容許的美食車有限,不過,本身裝置車輛的百萬成本連同租金,除了導致一般市民難以入行,更會導致食物售價調升,背離「貼地」原意。不少人也發現,在美食車中,部分食物比地舖貴近一倍;故長遠而言,政府實應研究更多租金相宜的地點供美食車擺賣,例如,部分海濱地區人流不少,亦有適量空間,若擺放兩三輛美食車,亦不會在管理及清潔上構成困難。另外,政府應考慮覓地讓美食車東主以合理租金承租食物工場,減低成本,甚至長遠而言覓地開出一條專供美食車擺放的專用區,為美食車做好配套。畢竟,雖然美食車在首兩日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但如何在市民新鮮感減退後仍能維持經營,才是政策的重點。

除了上述政策,其實政府在眾多行業發展上亦應多考慮調整政策,例如現時大受歡迎的休閒農莊,因為土地限制未能適度售賣食品。這些情況實在有如「捉到鹿唔識脫角」。故期望今屆政府繼續為改善行業經營聆聽意見,做好準備,下一屆政府則積極解決導致行業發展瓶頸的問題,讓香港能更上一層樓。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 2017年2月9日

原圖:大公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