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稿】再論累壞在起跑線
【讀者來稿】再論累壞在起跑線

 上文提到「怪獸家長」下的小孩子累壞在起跑線上,我們發現家長付出很多,但回報卻不很理想 - 公開試整體成績,特別是中、英文水平下降,好成績的部份卻又出現「高分低能」、抗逆力弱和主動性低等問題。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常言道:再好的老師也不及好媽媽和好爸爸,要解決「港童問題」,要先從家長教育做起。我相信如果能改變「怪獸家長」的認知,讓他們明白孩子的發展規律,父母一定會有更好的選擇。

小朋友的學習和成長關鍵是甚麼?是內在動機。根據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論」指出,每個人都會透過成敗經驗去評估自己的能力,成功經驗越多,自信心越大,動機感就越強,而動機感強,去堅持和克服困難的心也更堅定。因此,應為小朋友在學習、遊戲和日常生活中,按照他們的發展階段和能力,盡可能安排多一些成功和愉快的經驗。

在幼兒階段,透過自理能力和生活細節的訓練如用餐、穿衣、擦牙、洗操、收拾玩具和買東西等,讓他們多些嘗試、失敗、再嘗試,最後成功的過程,去鍛鍊他們的獨立和自信。

到兒童階段,則應多讓孩子們自我發掘興趣和參與群體活動,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多,網絡世界和電子遊戲又太吸引,造就不少「宅男宅女」,因此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和社交溝通能力尤其重要。反之,過早催谷或過度強調功利的目標,表面上小孩很努力,實際只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要求或物質的獎勵,短期可能取得一些亮麗的成績,令家長誤會這是正確的方向。然而事實是,小孩子在長期的外在壓力下身心疲累,壓抑了他們的個性發展,而且超負荷的難度造成挫敗感,令自信心難以建立。

長此下去,小孩就會失去發自內心的動力,對學習產生厭惡感,這些小朋友表面上雖然贏在起在跑線,但卻埋下了後勁不繼的隱憂,成長後抗逆力和自主創造性也不會好到哪裡。

政府正進行香港人口政策諮詢,筆者認為要提升下一代質素,家庭友善政策至為關鍵。例如訂立標準工時,減輕香港人的工作壓力,讓家長能早點回家培育子女。此外,亦要大力增加資源推廣家長教育,讓家長們在指導下,有信心有方法地培育兒女。

人生就像是長跑,起步時不顧自己的能力一味「搶閘」不會有好成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必計較是否贏在起跑線上,而是在漫漫人生路上按著自己的步伐去享受生命,發揮所長和貢獻社會。

圖:網絡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