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創科藉中國機遇 跨越「平庸時代」
港創科藉中國機遇 跨越「平庸時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以「新平庸」(New Mediocre)描述當今低增長、低通脹、高失業和高負債的全球經濟狀況。但這是一個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在全球經濟乍暖還寒之際,我們所處的亞洲仍交出一份不俗的成績單,身處亞洲的中國在低速增長的全球經濟中亦成為發展的亮點。在這一全球形勢下,近日舉辦的第十五屆博鰲亞洲論壇以「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願景」為主題,探討「新平庸」時代所蘊藏的新機遇和新活力,為未來發展獻計獻策。

亞洲經濟增長 去年高於全球

在全球經濟發展不明朗的今天,亞洲仍是最具活力的地區。2015年亞洲的經濟增長高於全球,其中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高達6.5%,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4%。未來,亞洲經濟的發展也面臨風險與調整,亞洲經濟在調整過程中仍面對不確定因素。但危機亦有其應對之道。正如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博鰲論壇中所倡導的,未來亞洲的發展需要建立在和平穩定的基礎上,深化融合發展,促進開放包容,並共同激發區域內的創新活力,再創亞洲新奇迹。

處於亞洲和世界經濟舞台中心的中國難以獨善其身。伴隨着嚴峻的環球經濟形勢,以及國內經濟調結構,中國當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2015年6.9%增速成為25年來最低。但中國經濟體量已具有一定規模,2015年中國GDP佔全球比重逾15%,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亦沒有改變。「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理念,更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以「新常態」超越「新平庸」,行穩致遠。

港擴經濟結構 育新發展動力

受外圍經濟形勢的影響,香港近年經濟發展亦面對不少挑戰,及日趨激烈的競爭,包括物流航運在內的傳統支柱產業優勢已不如往昔。香港作為體量有限的城市經濟體,依靠價值競爭。為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香港正努力擴闊經濟結構,培育新的發展動力。其中,「科技創新」作為當今世界最具發展前景和活力的領域,亦成為香港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

「科技創新」是跨越「平庸時代」的一劑良方,不僅其本身具有極高產業附加值,科技的發展和創新的實踐更將改善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年博鰲論壇上,「科技創新」成為最受關注議題,包括共享經濟、智能城市、互聯網+、自動駕駛、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主題獲得熱烈的討論。「科技創新」不僅是技術進步,亦將通過構建一個更具包容性、更易於合作的新格局為世界創造新的價值。

香港「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中國機遇」。在國家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提升的過程中,科技創新將發揮關鍵的作用。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不僅坐擁龐大的內地市場,緊鄰珠三角發達的科技產業鏈,更具備高質素專業服務,高水準的科研教育,緊密的海外聯繫,以及完善的基礎設施,創新創業的條件相對成熟。未來進一步完善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將是促進香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關鍵。

這是一個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身處亞洲、比鄰內地,香港新經濟的發展有機會創造新的動力和新的願景,在全球的「平庸時代」中完成又一次跨越。(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6年4月7日

原圖:bastillepos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