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深港三十年變遷
【精選文章】深港三十年變遷

1980年,剛剛基於寶安縣的一小部分建立起來的深圳經濟特區只有3萬人口,以漁業為主的小鎮。當時的深圳領導想修一條城市主幹道——深南大道,因此請來幾位香港的測量和規劃師諮詢。香港的專家問:「深南大道要按照多少城市人口來規劃?」深圳市領導想了想,說:「就按30萬人口來規劃吧。」香港專家都覺得這個數字太大,覺得當時深圳只有3萬人,按30萬來規劃會不會太多了?

其中一位當時參與諮詢的香港測量師,就是今天香港的特首梁振英。梁先生後來坦言,當時誰也沒想到,30多年後,深圳人口已超過1,000萬,而深圳也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為今天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從經濟總量(GDP)看,深圳從2001年生產總值不及香港的18%,到2010年佔香港生產總值的62%,再到2014年佔香港生產總值的90%。預計未來一、兩年內,深圳的經濟總量就將超越香港。從人均GDP水準上看,深圳亦將在未來10年內超過香港。

除了經濟規模快速提升,深圳的經濟結構和產業水準也愈來愈接近世界級水準。不少香港人對深圳的印象還停留在羅湖商業城,或是與香港「前店後廠」的分工模式。其實過去十多年,深圳已經成功地由一個低端加工製造業基地,變身為全球著名的高科技產業基地,眾多高科技企業在此走向世界。

現在世界排名前3位的通訊設備供應商是華為、愛立信和中興,當中兩家是深圳的企業。深圳的騰訊公司也是全球著名的互聯網企業。生物科學企業華大基因,亦入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創業》雜誌全球最具創新力技術企業50強。最新的一個創新科技企業的範例,是近來漸漸為香港人所知的大疆公司。這家生產無人機的公司成長極快,尚未上市,金融界人士就已估計其市值將超過1 ,000億元。

相較之下,香港在金融和專業服務方面雖然尚有一些優勢。但在產業多元化方面遠不及深圳成功。上周深圳市長許勤和政協主席戴北方在香港舉行座談會,就深港在「十三五」期間的合作諮詢香港專家學者意見,與會香港人士都認為,過去深圳經濟靠香港帶動而起飛,但將來香港產業多元化,需要依靠與深圳的合作來帶動。其中的變化,值得港人深思。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5年10月2日

原圖:ifeng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