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vs.書本看出真性情
玩具vs.書本看出真性情

本文作者為前報章教育新聞組長梁永樂

圖書玩具放兩旁 選合適學生

小一入學面試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面試方式、問題內容五花百門,學校各自各精彩,目的只有一個—— 「挑選合適學生」, 「合適」有時未必代表孩子的能力,只是性格、發展方向,有學校於孩子踏入面試場地等候時進行觀察,等候房間內一邊是圖書角,一邊堆滿玩具車、積木等等,任由他們自由活動,測試孩子無人看管時的生活習慣、平日空閒時喜愛的活動。學校着重閱讀,孩子自動自覺走向書本,獲取錄機會自然大增。家長於孩子面試前,根本不可能短時間「特訓」孩子的習慣,刻意準備

或許未必需要……

上述的面試例子,只是其中一種測試方式,話說回來,亦有學校特別欣賞學生如何有創意地玩玩具,資優孩子的特質之一,就是將普通的玩具變出很多玩法,從中也可看到孩子有否獨特的創意,挑選玩具的孩子未必一定輸給選書本的孩子。亦有學校採用同樣的觀察方法評估學生,但標準是孩子與同輩相處時的行為,有否搶書本或玩具,遇到爭拗或發生碰撞時有什麼反應,種種都是評估學生的禮貌。

各校標準不一玩具可見創意小一面試的孩子都是5 至6 歲,於家長不在場時,顯露的都是真性情,種種造作都逃不過經驗豐富的校長、老師法眼,不過校長、老師看待孩子的角度及喜愛原因,有時各花入各眼。友人的孩子參與小一面試時,老師問:"What do you do on the beach?"(你在沙灘會做什麼?)朋友的兒子二話不說,以流利英語回答: "I throw sand to people eyes."(我將沙撒向別人的眼),然後哈哈大笑; 另一孩子則回答: "Reading book."(閱讀)。若你是面試的校長或老師,你會取錄哪一位呢?

孩子在沙灘很自然地就是玩沙,只是將沙撒向別人的玩法是不對,友人於當天已糾正孩子,但孩子回答問題時仍然「沾沾自喜」覺得好玩,這是孩子的率直、童真;至於在沙灘看書的小男孩,不清楚真相前,不應陰謀論覺得孩子是跟「指定答案」回答,但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結果友人的孩子不被取錄,但友人覺得孩子不是「老人精」或「面試機器」,感到相當欣慰,雖敗猶榮。

孟母三遷何怪獸之有?

題外話,為孟母平反,有名人批評若孟母活在今天,只會是其中一名怪獸家長,對於類似言論實在無法苟同而且相當不屑,今天的香港批評實在太容易, 語不驚人死不休, 才能「呃like」。家長於能力範圍為孩子物色更合適的地方搬遷,何怪獸之有?就算為「博」入心儀學校,遷入所屬校網,又何怪獸之有?現代孟母需要三遷,頂多只能怪孟母沒有找到一個稱職的地產經紀,沒有找到合適樓盤,結果要搬三次屋才替孩子找到適合成長的理想居。

本文轉載自《明報》2015年9月15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