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土地+香港經驗】打造港人理想聚居地 粵港深度合作園港式社區規劃獲批復同意
【南沙土地+香港經驗】打造港人理想聚居地 粵港深度合作園港式社區規劃獲批復同意

為吸引更多港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南沙慶盛樞紐一塊面積約1.63平方公里的地塊,正規劃、建設粵港深度合作園港式社區,打造港人理想聚居地。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指,港式社區規劃已通過規委會審查,形成包括法定文件和法定圖則、說明書、城市設計導則和地塊詳細圖則在內的整套成果,獲廣州市政府(委託南沙區人民政府)批復同意。


近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沙區分局組織召開港式社區控規成果宣講會,圍繞活力城市氛圍、多維人行網絡、城市休憩空間、混合用地功能等方面內容,重點解讀了港式社區選址謀劃的初衷、設計思路、規劃技術指標設置等方面內容。


粵港深度合作園的首要課題,就是利用「南沙土地+香港經驗」提升南沙新區、自貿區城市建設水平,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打造吸引創新人才的優質場所。為此,首期以163公頃港式社區為啟動區,在「設計-規劃-管理-開發」4個方面創新。


引入小窄密路系統 融入香港特色的街道生活


首先設計方面,以「人本」原則聚焦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營造增強粵港居民認同的宜居宜業環境。引入小窄密路系統,構建交通、門戶和生活功能互相配合的街道,融入香港特色的街道生活。其中「大學路」聯繫北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和南部慶盛綜合開發樞紐,是串聯社區科創、居住與總部功能的門戶型街道。與廣州傳統街道不同,「大學路」結合政策優勢創新窄退線與彈性車道的做法,為初創孵化、產品展示、企業門面提供緊湊活力的街道界面。


「創智路」則是聯繫港科大生活區、東涌地鐵站和濱水住宅的生活型街道,適應嶺南氣候的騎樓與香港五彩的招牌相互交融,讓港式風格重回社區,塑造香港與廣州獨有的街道生活回憶。兩條街道在大學廣場交匯,與港科大正門遙相呼應,讓港科大師生的靈感創意與豐富的街道交流場所不期而遇,推動校區、園區和社區「三區」無界融合。


同時,尊重沙田圍墾場地的自然肌理,將河湧水系轉變為社區重要的公共空間。昔日的河湧兩岸轉變為濱水體育與休憩場地,香港居民可在其中連續地騎行、漫步和遊憩。在環境最優的濱水地帶,設計引入香港GIC(政府/機構/社區用地)和民心港人子弟學校。GIC混合社區會堂、體育運動、社會福利、行政服務等功能形成港人熟悉的垂直鄰里中心。


此外,預計今年9月開學的民心港人子弟學校不僅採用香港學制,更為社區提供了可開放的體育館和運動場地。


鼓勵城市功能在地塊內充分混合


其次從規劃標準來看,港式社區注重的創新,以「品質」導向優化提升現有標準,匯聚粵港兩地規劃標準優勢。設計思路的落實需要規劃指標的支撐,精心對接香港標準和規範尤為關鍵。


一是對接規模密度。港式社區以社區的配套需求確定合適的人口規模與容積率,深度借鑒香港建築密度相關標準,在避免機械照搬香港超高容積率的同時,因「港」制宜提高了南沙本地原有的較低建築密度,通過更為緊湊的建築佈局營造出尺度宜人的港式街道空間;分層建築密度、建築退線縮窄、新增建築貼邊率、允許市政道路紅線內外統籌、道路小轉彎半徑等一系列標準優化均以保證宜人的品質化街道為出發點;同時,垂直綠化的引入、地塊內市政管線協同、消防救援流線優化等措施進一步適應高密度建設。


二是對接活力彈性。為增加公共空間活力,濱水約有12公頃的公園綠地引入香港休憩用地(Open Space)的用地標準,以居民休憩用途而非管控綠化用途作為濱水綠地的目標,適度增加運動場、戶外康樂設施、遊客中心、景觀廣場等硬質用地用途。


彈性混合的用地功能預留也是增強新區、自貿區城市功能活力的重要舉措,創新推出新型產業用地(M9)、政府/機構/社區用地(GIC)、混合功能用地(B/R)等用地分類標準,鼓勵城市功能在地塊內充分混合,適應彈性、多元創新性社區品質需求。


成立內地首個跨境合作諮詢委員會


管理機制創新方面,以「融合」思路推動粵港規劃設計聯動管理,跨部門高效服務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為了保障設計思路與規劃標準展現高水平,充分體現無界科創港式社區的建設初心。


一是在港式社區規劃編制之初,成立國內首個跨境合作諮詢委員會——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簡稱「諮委會」),集聚香港與內地的相關領域專家36人,組成14個專業小組,充分發揮兩地協同優勢,全流程審查把關規劃建設思路與成果,從技術層面實現粵港專家的聯動管理。


二是引入涵蓋城市規劃、城市設計、交通市政等多專業、高水平的國內外特別是香港本土規劃設計機構,由區規劃主管部門牽頭組建聯合設計團隊,健全「諮委會」與區政府「雙把關」機制,高效推進港式社區規劃建設,得到各方高度認可。


三是統籌相關職能部門成立跨部門工作專班,切實做好與「諮委會」港方委員的常態化溝通對接,發揮自貿區政策優勢,融匯兩地建設管理經驗,制定創新型合作園城市規劃建設標準。


最後,運營開發亦強調創新,務求將建大灣區首個可持續發展先鋒和近零碳社區,以「雙碳」可持續理念貫穿「能源-設計-建造-運營」開發全生命週期,引導綠色生活方式。在最後的開發運營階段,粵港深度合作園港式社區深入貫徹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戰略,從「能源-設計-建造-運營」的開發全流程落實低碳可持續目標。


在日常能源上積極普及可再生電能、屋頂光伏等清潔能源,推動公共交通優先的智能化綠色出行,減少傳統能源消耗;在建築設計上積極採用低碳混凝土和鋼材,注重主動式建築技能;在工程建造過程中減少建築廢棄物的比例,注重回收利用室內建築材料;在項目運營中提供引導綠色生活的綠色租約框架並持續開展綠色生活方式教育項目,最終將合作園區開發運營為大灣區首個可持續發展先鋒和近零碳社區。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2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