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天(13日)在四川廣漢市公布了三星堆遺址的最新考古成果,6個「祭祀坑」目前共出土編號文物近13000件。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面積約12平方公里,最早被發現於20世紀20年代。自2020年以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組成聯合考古隊,在1、2號「祭祀坑」旁邊,相繼發現、發掘了距今約3000年的3號至8號6個「祭祀坑」。迄今為止,3、4號「祭祀坑」已結束發掘,5、6號「祭祀坑」整體切割搬遷到文保中心進行實驗室考古,正在進行考古發掘的7、8號「祭祀坑」則再度發現大量造型獨特的珍貴文物。
(8號祭祀坑發掘場景)
據介紹,三星堆遺址祭祀區以及新發現6座「祭祀坑」的整個發掘工作實現了跨領域聯合、多學科融合,40家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數字化服務等單位聯合攻關,考古學、歷史學、物理學、化學、古生物學、古地質學、古環境學等多個相關領域學者近200人參與現場發掘、科技考古以及文物保護等工作,確保高質量考古工作水平發揮。
考古隊對近200個樣品進行了碳14測年,測年數據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除5號坑和6號坑年代稍晚之外,3號坑、4號坑、7號坑、8號坑的埋藏年代一致,為商代晚期,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解決了過去30年來關於「祭祀坑」埋藏年代的爭議。
本次發掘的若干新器物顯示,三星堆遺址與國內其他地區存在的密接文化聯繫,3號坑、8號坑發現的銅尊、銅罍、銅瓿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銅器,3號坑、4號坑發現的玉琮來自甘青地區齊家文化,3號坑、7號坑、8號坑發現的有領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陜西、山東以及廣大的華南地區都有發現,各坑大量發現的金器則與半月形地帶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傳統相符。而神樹、頂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龍形象器物則表明,三星堆遺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以及對於天地自然的認識與國內其他地區人群相近,無疑確切表明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員。
出土文物的保護修復也在進行中,佔地面積66畝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設預計將於2023年完成,建成後公眾可以在博物館的「開放式」修復館裡與文物見面。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中新網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2年前+85298****49
2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