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視像方式發表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他強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幾十年來緊貼着國家的需要和國際投資市場的脈搏,滙聚了大量資金、投資者、企業家和專業服務人才,服務和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市場體量持續增大。
隨着「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擴大和優化,以及近年多項推動市場結構轉變的政策,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和功能進一步提升,發展上了新台階,服務範疇更豐富,產業鏈覆蓋更全面,金融機構群聚的效應更顯著。
此外,內地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深化及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高質量建設大灣區。
他表示,本港要發揮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平衡好穩定安全,讓香港市場的潛能充分發揮,要走得快、走得遠、更要走得穩。國家的穩步發展是香港的最堅實倚靠;「雙循環」發展的格局中,國家持續改革、高質量雙向開放,人民幣持續國際化、經濟向綠色、零排放轉型等,都帶來了新任務、新機遇。
陳茂波稱,香港要積極打造更活潑多元的金融市場,從投資產品的種類、管控風險的工具、適切企業籌融資以至財資管理需要等,香港的金融市場也將必然有更好的發展,更深更廣更好地促進內地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聯通和互動,讓香港成為更具競爭力和更具能量的國際金融中心。
他又提到,知識產權署亦會積極與內地當局研究跨境知識產權保護的便利措施;優化其免費知識產權諮詢服務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計劃升級版等培訓課程,並與律政司合作推廣知識產權調解和仲裁服務。會與貿發局及其他持分者合作,通過不同渠道推廣香港的知識產權專業服務。
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又指出,香港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前景廣闊,以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可以引導國際資金配對優質的綠色項目,全力推動香港邁向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推動經濟向綠色轉型。政府自2018年推出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以來,至今已成功發行超過70億美元等值、以環球機構投資者為對象的綠色債券,達成了幾個重要的里程碑,包括發行長達30年期的美元綠債和20年期的歐元綠債,兩者都是亞洲地區政府的首次,亦為香港的債券市場蓬勃發展建立了重要的參考基準。
深圳市政府在香港成功發行人民幣綠債,為大灣區利用香港市場進行綠色融資提供了牽頭和示範作用,並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樞紐和綠色金融中心的功能;今年會繼續發行總值約45億美元等值的綠色債券。
他又表示將致力推動零售債券的發展,讓市民受惠。他計劃在下年度發行不少於150億元的通脹掛鈎債券(即iBond)和不少於350億元的銀色債券,為市民特別是長者提供回報穩定的投資選項。
首批供市民認購的綠色零售債券上周公布了發售詳情,讓市民可直接投資具環境效益的綠色項目,共建香港的綠色環境、綠色生活,並取得與通脹掛鈎的穩定回報,計劃在下年度繼續發行零售綠債,金額不少於100億元。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