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今日(24日)發表新一份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估計在2026年起的5年間會有約23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落成,呼籲政府精簡程序,把其中12萬個單位提前到2025年或之前落成。若成功落實,有機會令公屋一般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由目前的5.9年回落至3.7年。
報告指,政府自2013年首次提出《長遠房屋策略》以來,每年落成量均未達標,過去8年已累積短缺了約12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而2021年至2025年預計只有約18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落成,不足以彌補過往的供應缺口及滿足未來發展需求。報告又指,本港現時的土地房屋發展程序,有重複諮詢和監管、審批標準不清晰等問題,導致發展期冗長。
報告提出23項建議,包括參考過往「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做法,由承建商一併負責公營房屋的設計和建造,善用市場力量提高發展效率。另外,成立專責區域發展的部門,並為每個新發展區和大型土地開發計劃設立專項辦公室。
報告又建議重新研究港深邊境地區的地積比,適當提高發展密度,並考慮適度放寬輸入外地工人,將「組裝合成」建築法等新技術應用普及化,長遠提升整體工程容量。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指,政府一般會把新發展區分成不同期數發展,處理收地及土地平整等工作,過程需時20年至30年,建議當局在洪水橋和古洞北等項目,同步展開發展工作。
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網站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2年前+85298****49
2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