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不斷壯大,美國「玩」制裁,實際係咩把戲,路人皆見~//
近年來,美國為把中國華為公司的產品排除出美國市場,口口聲聲稱「華為產品不安全」,會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甚至要挾其他國家一起拒用華為產品。究竟一個自稱重視貿易公平的國家,為何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一間中國民營公司呢?或者我們一齊回顧華為的發展過程,便可以看清真相。
華為越打壓越強大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與5個同伴,集資2.1萬元成立了華為公司,當時利用兩台萬用電錶,以及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一個破爛的車庫中創業。35年後,華為公司由默默無聞的小店,成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訊)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供應商。目前華為約有19.7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30多億人口。儘管近年身處逆境,但華為在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評選中,排名繼續上升,去年就排在第44位,同時以8913.68億元的營業收入規模,連續6年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首。
美國以舉國之力打壓華為?
事實上,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打壓由來已久,早在2008年華為尋求併購美國3COM公司時,就遭到美國政府阻止,從2018年開始,美國政府更以「華為產品不安全」為借口,不斷升級對華為的打壓,其中在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以所謂「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2019年11月22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決定,初步將華為和中興公司列為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企業,禁止美電訊運營商使用「通用服務基金」採購華為和中興的服務和設備。為打壓華為,美國更加濫用刑事司法程序和美加引渡條約,在2018年12月以莫須有罪名,將在加拿大轉機的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扣為人質,以此向中方施壓。經過中國政府兩年多的努力,孟晚舟終於在去年9月25日晚順利回國。
所謂「華為安全威脅」一直無憑據
距美國發起對華為的制裁已經兩年多,迄今沒有任何國家或機構拿出華為產品存在「後門」或其他安全威脅的實證。德國《每日鏡報》報道說,經過多年審查,歐盟、英國和德國官方機構都無發現華為存在明顯「後門」。
英國跟隊禁華為
為打壓華為,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2020年前往多個國家游說,「美國小弟」之一英國政府就最為積極,同年宣布,2027年底前全面將華為從5G基礎建設排除,不過,今年1月,英國前商務大臣祈維信(Vince Cable)公開批評,英國政府禁止使用華為5G設備和服務的決定「與國家安全無關」,而是迫於美國壓力,而在他擔任商務大臣期間,情報和安全部門多次保證使用華為的服務不會帶來任何風險。祈維信此番表態,再次印證了所謂「國家安全」、5G技術風險,不過是美國用來打壓圍堵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借口。
分析又指,移除華為設備會大幅提升英國5G網絡部署成本,推遲5G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甚至有可能讓英國在全球數字化競爭中錯失先機。英國「隨美起舞」,封殺華為,結果只能是自食惡果。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