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網圖】認清事實
【今日網圖】認清事實

//美國不能低估中方為追求技術領先地位而忍受短期經濟痛苦的決心。//


Google前行政總裁施密特(Eric Schmidt)與其同事塞琳娜(Selina Xu)日前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標題為《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時代已經終結》,指出中國一度科技水平起點較低,但如今已從早期「模仿者」轉變為全球科技引領者,在人工智能等多領域已與美國持平甚至領先。


文章開篇提到了科技進步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改變:電動汽車在馬路上飛馳而過,一些應用程序提供無人機送餐服務,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春晚舞台上,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憑借舞蹈和轉手絹的表演一夜成名。這種轉變揭示了一個現實:中國在各種技術領域與美國處於同等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領先於美國,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前沿領域。而且中國在技術的傳播、商業化和製造方面已經形成了真正的優勢。歷史告訴我們,那些能夠最快採用和推廣一項技術的國家將會取得勝利。


施密特說,為了在未來的科技競賽中獲勝,進而在爭奪全球領導地位的較量中取勝,美國必須摒棄自身總是領先的觀念。


他又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在這場科技競賽中起步較慢。2007年,也就是喬布斯推出蘋果首款iPhone的那一年,中國的互聯網革命才剛剛起步:當時中國只有大約10%的人口接入了互聯網,距離科技巨頭阿裡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還有七年時間。


AI競賽最初似乎也延續了這一模式。2022年ChatGPT發布後,中國湧現出一批模仿型聊天機器人,普遍被認為落後美國數年。


然而,正如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領域的故事,矽谷再次低估了中國快速開發廉價且先進產品的能力。如今,中國的模型已經非常接近美國產品,例如,DeepSeek今年3月發布的V3大型語言模型,在某些基準測試中成為表現最佳的非推理型模型。


施密特感嘆,在12年的時間裡,中國已經從一個「模仿者」轉變為一個擁有世界級產品的強大國家,有時甚至超越了西方的產品。比如,小米公司在去年交付了超過13萬輛電動汽車;而蘋果公司在十多年時間裡耗費約100億美元後,放棄了造電動汽車的努力。又比如,中國正加速機器人的大規模部署,出台了大規模生產人形機器人的計劃,2023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比其他國家的同類機器人總和還多。


文章注意到,多年來中國培養了大量理工類人才,構造起強大的供應鏈,妝造了不可思議的製造業實力以及高度競爭的國內環境,以至於生存的唯一途徑就是不斷迭代。


「如果我們不團結一致,那麼由中國主導的未來已經到來。」文章寫道,美國應當學習中國做得好的方面。比如,美國需要更多地公開分享其人工智能技術和相關研究,進一步加快創新速度,並加大力度在整個經濟中推廣人工智能。


文章稱,儘管中國自身也面臨著重大挑戰,但美國不能低估中方為追求技術領先地位而忍受短期經濟痛苦的決心。儘管美國對尖端芯片實施了出口管制,以遏制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然而,中國最近取得的突破表明,這樣的限制反而促使中國的企業家持續訓練人工智能並促進其商業化。


文章提到,在塞琳娜的一次訪華午宴期間,當話題轉向美國的出口管制時,有人開玩笑說:「美國也應該制裁一下我們的男足,這樣他們就能踢得好點。」


文章表示,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接受的現實,但中國科技確在封鎖中取得進步,因為中國企業家找到了用較少資源實現更多目標的創新之道。


「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時代已然終結。」文章最後寫道,如果中國的創新能力持續下去,如果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繼續秉持開放態度,如果中國按計劃到2030年佔據全球45%的製造業份額,那麼未來人工智能競賽將會成為各領域的全面競爭,美國將需要利用其所擁有的每一分優勢。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
好正
0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