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會透過「電影發展基金」,資助業界製作弘揚中華文化的電影。//
政府今日(26日)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四大發展方向及六大原則,合共71項措施,其中36項措施已展開,其餘會在明年展開。《藍圖》願景是將香港打造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目標到2034年,文創產業增加值達2000多億元,就業人數達到約26.4萬人。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將推廣嶺南文化特色,培養熟悉中華文化人才,配合愛國主義教育。楊潤雄強調,文化創意產業其中一個特質是會隨着時間及社會發展不斷演變,具體措施不會一成不變,會適時優化藍圖措施。
《藍圖》其中一個發展方向是「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發展香港特色文化內涵」,政府表示,要培養熟悉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人才及配合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措施包括完善博物館體系,當局計劃在北部都會區建設一所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涵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資料,以及中國共產黨歷史、國家安全等議題。政府又會透過「電影發展基金」,資助業界製作弘揚中華文化的電影。
另一發展方向是發展多元及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產業,措施包括在政府辦公室及設施大樓展示本地藝術家及設計師的作品,建立「流行文化館」展示香港流行文化成就,政府又會研究放寬不同場地限制,提供更多表演及展覽場地,包括工廈改為小型劇場或黑盒劇場。
第三個發展方向是建立國際平台,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措施包括透過「文化藝術盛事基金」吸引海外大型文創活動落戶香港,培育本地文化盛事品牌。
第四個發展方向是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生態圈,當局提出全面檢討現時資助藝團的制度,包括主要表演藝團、中小型藝團和粵劇的資助制度,以及表演場地的預訂分配制度,引入以表現和藝術水平掛鈎為標準的制度,採用績效指標作為評核準則。
除了四大發展方向,《藍圖》還列出六大原則。一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發展。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國家因應當前的發展大局而給予香港的定位。香港應繼續擔當中國與世界交往的橋樑角色,利用香港獨特文化優勢,傳承和推廣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讓世界其他地方更好地認識中國及香港,達致民心相通。在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發展政策時,必須配合國家整體文化策略。
二是「一本多元」、海納百川:香港一直以來兼容中外文化所長。我們要繼續維持「以中華文化為本」的文化基礎,同時容納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以自由開放的一面,營造鼓勵創作的環境,確保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在符合國家和市民大眾利益的前題下,多元創作。
三是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我們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更要不斷尋求創新,讓文化得以因應社會環境轉化。
四是以人為本、長遠投資:發展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必須以前瞻的角度看待人才的培育及硬件的建設。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大眾。文化藝術展示大眾的價值觀,而文化政策必須把「人」的需求與發展視為優先,包括人才的培育與匯聚和觀眾群的開拓;亦涵蓋透過文化藝術提升香港的人文素質。
五是市場化發展、文體旅融合:發展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必須重視市場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國家融合發展文化和旅遊的指導方向。文體旅局在推動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發展方面,將以文化、體育和旅遊有機融合發展為原則。
六是全方位推動、全社會參與:推動香港的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發展,是跨政策範疇的工作,涉及規劃、教育等,同時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及共識。我們將繼續與業界的重要策略夥伴及持份者緊密合作,並吸納社會的意見及建議,鼓勵跨界的資源互相配合。
《藍圖》的預期目標,是在十年後(即2034年),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會達至2000億元(2022年為1221億元),就業人數增加至264000人(2022年為221280人)。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