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智慧
知識≠智慧

這些年中日交情愈來愈薄,於是那些微博臉書裏大家偶然會傳出一些反日言論,或者什麼什麼陰謀的證據。

早陣子朋友間瘋傳一則小詩,內容如下:

日暮蒼山蘭舟安,本無落霞綴清倍。
去年葉落緣份定,死水微漾人卻亡。

詩之亮點是每句的頭尾兩行字,可串成「日本去死,安倍定亡」八字暗號。

轉傳附上之信息,說此詩乃李白所作,一個唐朝詩人,早有先見之明,洞悉「日本必亡」之後事。

小詩藏暗號網路傳為李白所作因為娛樂性豐富,大家一看覺得過癮,按掣轉傳,好多人信以為真,一傳十十傳百,被屈的是李白,反正早歸了天,沒什麼破壞,又影響不到誰,但可以讓中國人同仇敵愾一起嘲日反日,或者閒來笑一笑,何樂而不為?

類似動作、類似行為,隨電話有了whatsapp 功能,我們做的更多。

也許因為我是念中文系,又學過李白詩詞,於是對那首詩,關注多了點。細閱內文,覺得有點別扭,不過人家言之鑿鑿,可能是我孤陋寡聞,於是在書架上找來李白詩選,翻來翻去,找不到此詩。

「或者這裏沒收錄呢?」我心忖,但心仍存疑,於是電郵給在大學教中文的朋友。

朋友一針見血: 「你看它合平仄否?李白會如此低水平寫出這樣不合格式的詩?」啊,對的,平仄,幸好我懂,一看,現形了,連基本平仄都沒有,此詩絕不可能出自詩仙之手。

網絡多資訊判斷靠思考

長篇大論,說這故事,為乜?

今時今日,網絡世界有很多資訊,很多知識,多得讓你應接不暇,多得讓大家連消化的時間都沒有,就按讚,就轉傳,於是有許多垃圾,也是這樣被視為大智慧,流傳於民間,降低民智。

以上例子,告訴大家,要辨別知識的真偽,是要靠智慧。人以為按一個掣就可以坐享其成,不動腦筋就可以接收知識,世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今日大家在網絡得到的是偽知識,而非真智慧,因為智慧是要經過腦袋思考發酵而成,而非可以像維他命丸一樣張口吸收。

早前英國愛丁堡大學與馬斯達爾科技學院共同做了個研究,結果顯示今日社交網站等媒介已直接、間接成為人們獲得資訊的管道之一,雖然資訊相當豐富,取訊又快速又便利,但其實也造成反效果,就是人們愈來愈依賴網絡分享他人的智慧,進而逐漸變得不愛思考,失去獨立分析及思考能力,變成在鍵盤上只會按讚,不會思考、不會質疑的無智慧生物了。

原文轉載自《明報》 2月18日

原圖:網絡

評論

  • shuyiye17@yahoo.com.tw
    shuyiye17@yahoo.com.tw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grinning: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