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可能做夢也想不到,他的仇視反而加速中國變得更加強大。//
主持:周潔莹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早前就有報道指,著名應用數學家陳敏從美國回流,加盟浙江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她的丈夫沈捷亦已回國擔任這間學校的數學科學學院院長。出國讀書工作,然後在外國落地生根,這個情況可能在以前很常見,但近年掀起了中國學者回流潮,除了因為美國的仇華情緒被美國總統特朗普煽動之外,中國的科研環境越來越好,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北京理工大學學者劉進等曾發表《海歸科學家的學術表現》論文,當中指出,2000年至 2023年間12.7萬名華人科學家從美國回流至中國,《中國科學報》曾經報道指,美國的「中國行動計劃」,加速了中國學者回流的速度。
華裔學者無端被解聘
就在上月初,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突擊搜查印第安納大學知名華裔教授王曉峰的住所,而在同日王曉峰亦被大學開除,但FBI和學校都沒有給出正當理由。王曉峰在這間大學任職超過20年,就這樣突然被解雇,引起了美國華人學者社群的恐慌,亦顯示美國針對中國學者的行動越來越多。
2018年11月,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時,推了「中國行動計劃」,聲稱要防止中國通過經濟間諜活動和知識產權盜竊,特別是針對與中國有關聯的科學研究人員和學者,但計劃在前總統拜登上台後停止,因為計劃被指種族歧視指控和損害學術自由,但現時特朗普重新上台,外界懷疑有關計劃已經重新啟動。
但有不少人,不是因為美國的壓迫,而是因為認為國家的環境更好,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年初爆紅,團隊當中不少就是從外國回流,就好像其中一名關鍵的工程師潘梓正,他本來在澳洲蒙納殊大學攻讀博士,然後在晶片巨頭英偉達實習了幾個月,當英偉達打算正式聘用他時,潘梓正卻沒有猶豫選擇回流中國,加入開發DeepSeek的深度求索。
人才在中國也能取得成功
潘梓正當時在英偉達的導師禹之鼎曾經在社交平台憶述,指潘梓正當時的決定令他印象深刻,他表示,潘梓正幾乎沒有猶豫,就直接選擇了DeepSeek,而像潘梓正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有許多中國的優秀的人才,他們不是一定要在美國公司才能取得成功。
在2024年,中央組織部,聯同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0個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留學人才回國服務工作的意見》,向留學人才提供就業支持、創業資金支持等,幫助留學人才在中國發展,而其實近20年來,國家都一直給予各種政策支持,包括「千人計劃」以及「青年千人計劃」等等,不單鼓勵了學者回流,也改善了國內的科研環境。
就像免疫學專家、杜克大學終身教授陳家明2022年回流加入淅江大學,他當時接受訪問表示,國內科研大環境迎來巨大變化。一是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科技經費投入大幅增加,科研條件堪比世界一流;二是吸引了大批海外歸國學者;三是無論是高校、科研院所對科學家的重視,還是新型研發機構更加靈活的機制,這些都讓他覺得好時機來了。
特朗普的歧視政策,令不少中國學者都心生恐懼,選擇回流中國,而另一方面,中國的科研、大學環境不斷完善,亦都吸引了不少學者回流發展,這些都是推動中國進步的力量,特朗普可能做夢也想不到,他的仇視反而加速中國變得更加強大。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