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製造業佔GDP 的比例可達5%嗎?
香港的製造業佔GDP 的比例可達5%嗎?

香港政府在2022年12月22日發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製造業佔GDP的比例在未來五至十年增至5%,是次公布的目標較創新及工業局長孫東早前提出的10%為低。對此,他解釋,現在有很多創科土地仍要等幾年後才投入使用,產業發展、人才培育亦需要時間,十年內達到10% 確有困難。其實,以香港目前的條件才說,達到5%委實並不容易。回顧過去二十年,香港產業日趨單一化,製造業極度萎縮,佔 GDP的比例一直下滑,從1980年的23.7%跌至2020年的1%。筆者本文是探討上述比例可否扭轉跌勢回升至5%,和涉及的有關因素。


香港製造業產值一直下降,其中一個原因是將香港的科研成果拿到內地生產。有人認為,香港擁有亞洲領先的大學和科研隊伍、進行研究,然後將科技成果拿到深圳產業化,是兩地優勢的完美組合。這種「香港研發,深圳產業化」的單一模式,至今已十多年,但到今天,深圳科技產業突飛猛進,而香港本地科技產業難有寸進,新的增長點一直未能形成,社會亦無法得到科技成果產業化所帶來的乘數效應。學者洪雯(曾任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高級主任)指出:根本上,在這種港深科技合作下,香港的科技產業沒有可能發展起來。(註 1)


香港的科技投入逐年增加,本身耗資龐大,而實驗室裏的研發其實只需要少量的科技人員,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很少。多年來,香港本地的研發成果大部分拿到其他地方去生產,相對投入對本地效益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有限,也對本地的產業發展幫助不大。研發投入就是種子,只有研發成果投入生產線,變成了產業,佔領了市場,才能結出果實,推動經濟成長,讓社會各方面受益。


洪雯更指出,香港未來發展科技產業既要推動研發,更要從整體產業鏈條的角度去思考,以及建立完整的產業生態。不僅要大力推動本地硏發,也要從外界引入適當的研發成果;不僅要扶持科技產業本身,還需要扶持產業上下游的其他相關環節。香港需要選擇一些輕型、以科技為主要投入,但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和土地投入的產業,從上游的研發,延伸到產業的中游甚至下游,建立起產業鏈和生態系統,只有這様才能吸引研發成果在本地生根、發展,形成產業的一部分。


筆者認為,香港有關當局在制定產業政策時,宜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前行,並要注意各種資源的最優化調配,提高成本效益,而過於冒進只會帶來反效果。5% 應作為一個長期目標短,短中期而言,守住1%並逐年穩步增長已經不錯了。


注1.洪雯 (2021) 兩個香港的彌合之路 — 拆解經濟深層次矛盾,商務印書館,126 頁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92
好正
2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