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不會受威脅 縱拉倒政改亦會勇敢面對
中央不會受威脅 縱拉倒政改亦會勇敢面對

近期兩個民調不約而同顯示,超過半數受訪市民接受2017年特首普選「袋住先」,其中政改民意關注組(後稱關注組)的調查指出,五成半受訪者接受特首普選「袋住先」,而香港研究協會(後稱研究協會)的最新民調亦得出類似結果,六成一受訪者表示,即使提名程序不完美,亦應先實行「一人一票」普選特首。
 
然而更值得留意的,是關注組的調查發現,自稱泛民受訪者中,贊成「袋住先」的有48%,比上次調查大跌8.3%,而表示寧願原地踏步的急升11.6%至47%。數字顯示激進者中,越來越多人死抱政改一步到位的幻想,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準備一拍兩散。但另一方面,關注組的調查亦發現,自稱建制派的受訪者的民意走向卻與前者完全相反,贊成「袋住先」的升1.5%至58%,寧願原地踏步的則跌5.8%至35%。兩組數據顯示,在政改的議題上,民意進一步撕裂。
 
中間派發聲 要求回歸溝通正軌
 
因此坊間都認為,目前要令政改達致共識,中間派或溫和派市民的最後傾向,將是關鍵。而筆者亦十分欣喜地發現,自稱非建制亦非泛民的受訪者中,支持「袋住先」的大增10.7%至61%,而寧願原地踏步的就大跌7.3%至28%。另外,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目前(截至筆者寫作時的8月12日下午三時許)已收集超過8萬個網上簽名,以及112.8萬個實體票站簽名,即使排除為人詬病不夠嚴謹的網上簽名,亦有超過一成六的市民以簽名形式表示認同以和平方式落實普選,這相對上述兩項民調顯示有逾半數市民表示願意政改「袋住先」的結果,完全吻合。
 
誠如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近日告誡港人的,看香港政制發展,應有國家安全視角。如何理解這些話?只要站在國家角度稍微想想,面對環球政經暗湧,中國大國崛起牽動的國際關係、格局變化,中央對外要處理與美國、日本、越南的複雜關係,對內還要應對疆獨、藏獨份子的挑釁,她必定希望香港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國家增添動力,而非添亂甚或被利用作反中抗共的基地。然而看看我們的「民主鬥士」們都做了些甚麼?
 
中央為何疑慮? 泛民心知肚明
 
一大批泛民議員近日被爆暗地裡接受黎智英巨額捐款,在中央眼中黎智英何許人也?他是大力渲染兩地矛盾的傳媒老闆、他和屬於「鷹派」的前美國副國務部長保羅.沃夫維茲關係千絲萬縷、接受過黎智英捐款的民主派元老級人物李柱銘和陳方安生,則積極奔走美國、英國、加拿大,尋求外國政界人士介入或干預香港政改。凡此種種,無疑都加深中央政府的懷疑和反感。
 
正如中央政策組顧問王卓祺早前分析的,對於中央而言,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比香港繁榮穩定更緊要,港人須換位思考,理解國家底線是確保不會選出反共的特首。試問,又有哪個國家可以接受一個與自己對抗的地方首長呢?中央必須提防任何可能傷害國家利益的外部勢力入侵,一旦她認為香港可能成為外國勢力介入國家事務的「基地」,且不論香港的政改、普選能否落實,即使中央不得不放棄香港繁榮,以確保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央亦必定毫不猶豫地選擇顧全大局。
 
香港的位置和中央的訊息,泛民不會解讀不了,無奈泛民中某些人繼續不管不顧地激進;不過,令筆者最不解的是,本應擔起化解危機角色的「溫和派」,有的呼籲雙方應理性商量、有的建議人大常委會延遲推出框架方案、有的推出另類方案、有的要求人大常委會的框架盡量寬鬆,但卻未見提出任何可以拉攏「溫和派」的方案,對落實2017普選無助。
 
會面機會難得 各方應當把握
 
張曉明已決定於8月15日至20日,與泛民政黨及議員分批會面,這無疑是中央懷著對香港極大的尊重和包容,釋出的又一次善意,而這很可能是最後一次。筆者規勸泛民議員,切勿重演上海之行的鬧劇,只顧在媒體面前拍照,喊口號,做「show」,而應切實珍惜與中央對話的機會,抱著理性溝通,求同存異的態度,而非威脅、討價還價。
 
張曉明已說過,不管政改方案能否獲得通過,中央都將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動搖。後半句雖是中央會繼續眷顧、尊重香港的承諾,但有點危機意識就會明白,前半句的言下之意是,中央不介意政改最終無法通過。很顯然,中央有誠意落實普選,但不會接受「佔中」等威脅。
 
激進壓不倒理性 只有溝通才有出路
 
事實上,雖然中央已一再重申,有決心和誠意落實國家有史以來首次地方首長的普選,但若政改最終被拉倒,相信中央及特區政府亦會「勇敢的面對」(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名言)。
 
綜上所述,加之坊間近日風聲,中央即將公布的政改框架不會寬鬆,但我們要明白,2017是首次普選,從國家管治的角度,她必須督促香港穩扎穩打,否則2020立法會選舉,以至2023和2028年特首普選,將難以想象。
 
2017年,我們已有希望實現,由1200人選委投票,變為500萬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實屬邁出一大步。只要第一步走好了,一如主流民意表明的,即使2017年的方案不盡如人意,都要「袋住先」,以和平普選的行動取得中央的足夠信任,未來的普選方案一定可以越來越寬鬆。

原文轉載自《成報》 2014年8月17日

原圖:isd.gov.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