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吳康民
韓國人民在日本侵佔朝鮮半島以後,反日復國戰爭此起彼伏,從未停止。在中國東北地區,韓國人民軍、朝鮮人民軍、韓國獨立軍等復國抗日的武裝組織,聯同中共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共同作戰。
當年的朝鮮革命第二方面軍司令韓儉秋,為中韓並肩作戰譜下一首《中韓進行曲》:「中韓同胞們,戰鬥的一天來到了,抗日的決戰來到了。民眾自衛軍,朝鮮革命軍,同生共死的戰友......」。
同樣,中國作曲家張寒暉也作了著名的《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天價在關內,流浪,流浪......」。
這首《松花江上》,唱遍了祖國大地,那是我的童年時代,也被這首愛國歌詞撼動了幼小的心靈。
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對日本的軍國主義分子仍是充滿戒心,總覺得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必須提高警惕。
雖然日本是近鄰,近年內地遊客前往日本旅遊的愈來愈多,中日往來更為密切,應該說,中日人民的互相了解有所進步。究竟是友好之情超過戒心,還是世代友好的根基已經扎實地種下,現在還不能就此有個結論。
地理環境處於近鄰是不可改變的,我們當然願意中日彼此的和平友好能永世相傳,中日永不再戰的口號能子子孫孫繼承下去。我相信兩國人民都有這個和平願望,但願過去的殘酷戰爭永不再臨。
但是,當前日本安倍政府的所作所為卻不能令人放心,在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猖狂地否認和美化侵略戰爭的今天,我們是十分重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古訓,更注重「以史為鑑」的格言。沉重的歷史教訓,需要我們世世代代記住,更需要對青少年們進行近現代史教育。
很可惜,戰後日本的和平和民主改革,因為美蘇的對立而沒有堅持下去。美國要使日本成為東亞的「看門犬」,成為亞洲的「反共堡壘」,至今仍然如此。 (下)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6年10月26日
原圖:新華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