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創科「應使得使」
搞創科「應使得使」

筆者因為工作關係,結交不少資訊科技界朋友,多年來經常聽到他們「呻」,香港政府對創新及科技產業資源投放不足。眼見他們好不容易爭取了成立創科局,日前特首梁振英第四份施政報告更獨立成章介紹政府在「創新及科技」投放的資源及發展大計,表明會撥款近50億大搞創科。甫發信息恭喜業界朋友,即看到網媒瘋狂撻伐,指「錢畀晒創科局,唔關大家事」、創科局是「大贏家」、「洗大佢」、「倒落海」云云,有科技界朋友對於代表業界的議員也人云亦云,深感「困擾」。

科研投入比例 慘遭鄰區拋離

朋友指出,政府對創科發展的資源投入一直偏低。正如早就有研究指出,香港投入科技研發的資源僅佔GDP比例0.73%,遠遠落後於鄰近地區,例如新加坡的2.02%、台灣的3.12%、南韓的4.15%,跟香港地理上最為接近的深圳,亦達4.02%,數以百億計,全數拋離香港「十幾個馬位」。

至於把錢說成給創科局豪花,更是完全誤導。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到的47億,有20億其實早指明是「用投資收入資助院校進行研究」,有20億則是用於成立創科創投基金,有5億是資助應用創科去改善市民生活,有2億是投資於數碼港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初創企業......到底,「畀晒創科局」的結論,是怎樣得出來呢?

如果大學不能把科研成果轉化成商品,又如何進一步發展創科產業?如果初創企業有好的科研項目卻沒有外來的投資資金,又如何過渡極其困難的起步階段?這一切,正正要靠政府的創科投放,扶助新興產業,若修成正果,得益又豈是業界?

院校企業市民 真正受惠對象

說到底,投資於創科產業,是為了打造經濟新動力、為了令港人有更優質生活。錢,實際上是用在業界、有志創業的青年,以及受惠於智慧城市的市民。

如果用守舊的角度審視創科的投資,視為開支,無疑是不合時宜,假如一些誤判是來自政治企圖,就猶如把香港的未來當作政治籌碼。

誠然,近50億的創科資金能起到多大作用乃有待觀察,但最起碼是政府向前踏出了重要的一大步。香港要再度騰飛,絕對少不了創科的一份兒。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6年1月15日(此為作者原版本)

原圖:itm.gov.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