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討論人口政策
實事求是討論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日前出爐,並明確訂定了包括增加勞動人口數量、引入外地人才等五大應對人口挑戰的方針。然而,坊間卻有部分人以至是媒體將整個政策的討論焦點錯放在為何不設立人口上限之上。

焦點切勿錯放在人口設限

正如文件所言,按照最新的人口推算,到了二○四一年時,香港年屆六十五歲或以上的人口將達至二百五十六萬人,即接近整體人口的三分之一,屆時,勞動人口參與率將跌至不足五成,這主要是由於預期壽命延長及生育率低。若然我們現在採取措施為人口設立上限,大概離不開不鼓勵生育及減少人口的移入,然而,顯而易見的問題是:若干年後的人口將更為老化,勞動人口參與率會更加低。因此,部分人執意稱要為人口設立上限,不禁令人想問一句,他們到底有沒有真真正正為二十、三十年後的香港想一想?還是妄圖在人口到達上限時把曾貢獻香港多年但已缺乏勞動力的長者趕出香港乎?

正如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所言,有人憂慮建屋用地不足,才不智地要求設立人口上限。但林鄭月娥已明確指出,香港僅24%土地屬已發展,只要大家齊心,香港絕對有能力開拓更多土地,並認為可以採取「先易後難」的策略發展新界農地。因此,要解決房屋問題,絕不應採取「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從「源頭減人」,而應上下齊心繼續發展現有的土地,令香港整體社會可以持續發展。不然,減了人口,滿足了住屋,但經濟發展及生產力卻大倒退,這只會衍生出更難以收恰的問題。

輸入外勞不宜一刀切反對

諮詢文件其中一項備受爭議而又確確實實值得關注的重點,乃是提到輸入外地勞工的建議。誠如文件所言,建造業、飲食業等行業近年均面臨勞工短缺的問題。事實上,隨著經濟回穩,香港的失業率近一年已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三點幾的低水平,而隨著最低工資實施,社會也確實出現了「有工無人做」的怪現象,而這些不受青睞的職位空缺,主要集中在一些低技術或厭惡性工種,縱然工資已加至市場水平以上,但乏人問津的情況仍然存在。在此情形下,輸入外地勞工確實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就以建造業為例,乃是因為十大基建相繼上馬,空缺才一下子大幅提升,若然硬要培訓大量本地工人去作配合,那麼當幾年或十年過後,基建數量漸次返回普通水平時,將可能形成嚴重的失業問題,因此彈性地從外地輸入勞工,將有助減低本地工人失業風險。其實,只要在真正實行時作出充分的估算,輸入外勞不單不會影響工人的飯碗,反而有助他們長做長有。因此,在引入外地勞工這個議題上,各個工會不宜未加細酌便一刀切反對。

不過,人口政策議題的廣泛,並非單單這份諮詢文件便可以完全涵蓋,而上文也僅僅片面談及了文件內個別篇章的議題。面對人口的增長,住屋、醫療以至其他公共服務將面對更大的壓力。住屋方面,本屆政府早已顯示覓地建屋的積極性,但如何應對受政治化所煽動的民情去達成增加土地的共識,將是你我均需要齊心努力的方向。醫療方面,醞讓多時的自願醫保諮詢展開在即,屆時,會不會又有政客提出不設實際的福利主義方案,意圖藉著拉倒自願醫保去撈取選票?

除此以外,基建、環境等政策也與人口發展息息相關,如何減少內耗去達成共識,也是我們在關注今次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時應該一併注意的。

圖:nipic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