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政策 3招對症下藥
職業教育政策 3招對症下藥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大學暑假開始和中學文憑試完結後,不少青年四出實習,但有更多人仍在尋找機會。而立法會剛好在上星期有「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培養人才構建多元出路」的動議辯論,更有11位議員提出修正案,時機配合得當,只可惜未見坊間有熱烈討論--此現象亦反映,縱然完善選舉制度後的議會,有空間從多角度探討關乎下一代及香港未來之重點政策,但由於課題欠爭議,傳媒便往往提不起勁帶動輿論引起公眾注意,實在值得新聞業界反省反思。


固然,職業教育議題確實既多層次也複雜,尤其雖然其政策落腳點主要在學校,但關鍵持份者卻涉及整個社會(例如僱主),並不能單靠教育局作統籌。故從解困新聞學角度,我們得先釐清以下兩類宏觀問題,方能對症下藥,訂定針對性答案。


第一類可概括為「內部問題」,也就是與教育界直接相關的持份者和措施。綜合過去10年的報道和分析,可以濃縮成3個原因:


制度失衡輔導難 家長存偏見


(a)教育制度失衝--有許多學者認為,本港由於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便把絕大部分學校變成文法學校,令「考公開試再進入大學」成學界主流,而其餘多數是修讀國際文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IB)的較富裕學生,結果已遭邊緣化的職業教育也就間接被再貶一級;如今政府想打倒沿用30年之政策,重新吹捧職業教育,便得進行連根拔起的結構性改革。


(b)老師難以輔導--另一個經常在教育界聽到之難題,是前綫老師以至校長本身缺乏對不同行業「行情」的實際認知,遑論疫情前後工種和工作性質有何變化,於是極難為學生作生涯規劃,以及升學就業輔導。


留意約8年前起,教育局每年撥50萬元予中學推動生涯規劃,但不少學校只用來辦升學講座,以及提供職業或能力導向測試,以向當局交代,對協助老師輔導學生如何銜接職場卻未必實用。


(c)家長固有觀念--此乃一般被描繪為家長仍抱持「工字不出頭」之想法,但實情卻更加複雜:當下家長們的平均學歷與家境,皆較30年前為高,於是他們既不急着要下一代養家(且聽到很多家長說:「養到自己已經好好」),亦不介意青年人多花點時間摸索,乃至部分人「肉痛」子女上班辛苦。在這種社會氣氛下,過去以「直接銜接職場讓你早日賺錢」作賣點的職業教育,相對而言不夠吸引力。


至於第二類的「外部問題」,則主要牽涉香港自身經濟乃至全球科技發展等3方面:


〔i〕市場實際需求--現實是,即使政府連同校方在生涯規劃和職業教育方面做得多好,但真正績效始終繫於僱主需求。簡而言之,就是很多職位空缺都以擁有學士學位作為最低申請門檻,也就是所謂「文憑主義」或「學歷通脹」現象:有學位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無學位卻幾近沒可能找到有相當工資水平的穩定工作。


市場需求模式變 港定位不清


〔ii〕工作模式變化--斜槓族(slashers)的趨勢,配合疫情期間自由業及在家工作的模式,加上電子商貿提供的創業機會,間接令職業教育更難推行:因為科技令大量專業技術變得較以往容易(例如媒體製作),且行業對使用軟件的需求變化很快,於是愈來愈多年輕人寧可邊做邊學、邊打工邊創業,不願煞有介事地走入所謂職業教育的career track。


〔iii〕香港未來定位--過去香港作為外國企業進入中國的門戶、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特區的國際經濟功能非常清晰;也正因如此,才會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淘汰職業先修學校。


然而,隨着中美貿易摩擦至近期俄烏衝突,東西方產業鏈「脫鈎」之大勢成形,令香港作為外循環主角的效能充滿不穩定性,但要融入大灣區內循環卻仍是不得要領(像語言能力)。搞清楚香港怎樣與內地城市競爭協作,始可看透實際上哪些行業真有機遇(例如中醫藥業前景),然後方能負責任地向下一代推動職業教育。


把關於職業教育政策的問題作以上分類後,我們便會發現內部問題的(a)、(b)和(c),原來與外部問題的〔i〕、〔ii〕和〔iii〕各自對應:文憑主義導致教育制度失衡;工作模式和工種出現急劇變化,令教師難以輔導學生作生涯規劃;香港未來定位模糊,讓家長更不急於推子女到職場,更延續他們對香港經濟和前景之固有觀念。


如何解困?針對(a)與〔i〕、(b)和〔ii〕、(c)及〔iii〕這3個綜合問題,當局可考慮下列以「融合內外矛盾」為本的新措施--


第一,把工作實際需求融入教育制度核心:具體做法是所有學生必須有實習經驗,才有資格畢業,校方可透過舊生網絡,與不同機構合作,或把部分校內行政工作分配學生用課堂時間完成(包括把工作表現計入學分),甚至由高年級學生負責管理;此外,各科目除了有基礎認知和理論部分,也需要闡明所學的知識能如何在社會與商界層面應用,以及學術界相關發展。


推實習數據支援 扭轉舊思維


第二,用職業趨勢數據庫支援老師輔導:用心做好職業教育發展,就必須超越教育局的工作範疇,聯同負責勞工、經濟及科技政策的不同單位,為老師度身訂造一個容易操作的「職業趨勢數據庫」,並輔以實例短片,讓他們能更深入認識各行各業的最新形勢,從而調整其教學和輔導方式。


第三,讓家長充分明白香港當前形勢和未來定位--目前本港「家長教育」框架偏向親子溝通、品格培養、情緒管理、正向心理等範疇,但要扭轉其固有思維,容讓自己子女突破過去框框而走入正途,則家長須客觀認識時代正如何轉變,特別是國家整體規劃及特區目前面對的政經挑戰。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22年5月30日


原圖:職業訓練局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6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