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理性看待港大新校長任命
請理性看待港大新校長任命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上周五一致通過委任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科及牙科學院院長馬斐森(Peter Mathieson)為港大下任校長,成為41年來首位非華人領導港大,難免惹來一片爭議。但最教人愕異是多位港大教授的劣評,當中近乎人身攻擊:馬斐森無知、無夢想、無能力,欠缺學術眼界,不懂中文和不熟悉香港、中國及亞洲,無法跟社會大眾溝通,未能帶領港大放眼世界,是對港大、香港及中國的侮辱云云。

馬斐森未上任,各教授們便蓋棺定論是一場錯配,如斯妄斷、非理性的批評,實在有欠公允、有欠風度、無禮之極。其中一人更身兼遴選委員會成員,何不事先反對,卻在米已成炊才口出怨言?真令人摸不著頭腦。相對而言,港大學生代表的評語較持平理性,社會各界也言人人殊,對英國學者帶領港大,是崇洋媚外,抑或排外歧視?也激起陣陣漣漪。

香港社會多元包容,各位師生校友愛之深,責之切,對新校長有高期望實是無可厚非,但不應人身攻擊,該問責的是港大的遴選委員會和港大校務委員會。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日前作出了粗略交代,承認美中不足,遴選準則掛一漏萬,忽略了須熟悉亞洲事務,他簡述環球招聘過程,如何在百多位國際頂級學者眾裡尋他,推舉為唯一校長候選人。

有學者歸咎是港大「八. 一八」風波,令華人學者害怕背上政治包袱,視校長職位為畏途,平心而論,港大校長果真的無人問津,蜀中無大將?國際學者無心戀戰,因素眾多,不能事事諉過於政治。不少國際頂級大學行政管理人員寧願留守歐美學術圈子,為日後仕途盤算,亦有不少國際權威學者醉心學術研究,不願為校政管理而荒廢研究心血,愛滋病專家何大一教授因此一再婉拒領導港大。

馬斐森敢作過江龍,自然心中有數,面對重重阻力,上周五他初試啼聲,應戰師生連串質詢,又會見傳媒,對答尚算得體。從任命這位英國醫學研究和臨床醫學專家,隱約可以窺見港大的新定位,日後側重醫科和生化醫藥技術研究,強化醫科百年傳統優勢,其他學科恐怕會淪為綠葉。港大一直為香港培育不同專門人才以及和文理兼善的通才,但大學分工、培育專才乃全球趨勢,港大豈能獨善其身?

原文轉載自《am730》2013年10月8日

圖:zijing.org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