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援與失業援助不可混為一談
綜援與失業援助不可混為一談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行政長官於上星期發表了《施政報告》,公布了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方向及其他長遠的措施。不過疫情之下經濟蕭條,《施政報告》對於如何應付市民的燃眉之急着墨不多。失業的市民和開工不足的市民都需要即時紓困的措施,讓他們可以渡過難關。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特區政府成立了抗疫防疫基金,先後推行三輪措施,承擔金額高達史無前例的一千五百多億。不過企業倒閉潮未見停止。根據香港破產管理署的數據,今年五月申請宗數逾二千宗,創十七年新高,亦為○三年五月「沙士」以來最多。而由於生意難做,企業無奈之下要結業裁員,令失業率持續攀升,今年年初已升到百分之四點二的高位。但高處未算高,最新八月至十月數據再創新紀錄至百分之六點四,失業人數超過二十五萬七千,而就業不足的人數也有近十五萬人。


政府的保就業計畫動用超過八百億元。政府從未試過一年之內動用這麼多錢,因而社會各界都期待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如果動用這麼多錢還是換來倒閉潮和失業潮,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針對失業支援措施和市民對就業前景的看法,民建聯先後在今年六月和八月向市民做了兩次電話調查。結果發現,雖然政府推出多項支援失業人士措施,卻只有約百分之八的受訪者表示已經或將會申請,過半數人表示從不打算申請。而已提交申請的受訪者當中超過一半人認為支援計畫對他們沒有幫助。此調查結果如實反映了政府於支援失業措施上相當乏力。


失業人數已超過25.7萬


現行政府直接現金支援失業人士的,就只得失業綜援。但是綜援同失業援助不同。綜援是長期性質的幫助,所以審查比較嚴格;失業援助金是用來應急的,但綜援的條件就是要他們首先食光自己的「棺材本」,那樣未免強人所難;而一旦情況好轉,他們重投職場,就不需要政府的資助。所以除了綜援之外,應該要有一套更簡易的機制去為市民提供短期的失業援助。數據說明,現計畫一直徘徊一萬八千至一萬九千宗,遠遠不到失業人口的十分一!換言之,有二十幾萬人只能靠自己。


60億可解失業人士燃眉急


市民期望政府能夠「快而準」地提供幫助。自從疫情發生以來,民建聯一直倡議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幫助失業人士應付短期經濟壓力。我們提倡的援助期最少三個月,失業人士每月獲發不少於六千元津貼或與保就業計畫津貼一樣即九千元。如按失業人口二十四萬計算,三個月的開支大約為四十至六十億,這項金額比首輪保就業計畫的四百億少得多,而最重要是失業人士可以即時得到援助。當然,最好還是控制疫情,恢復與內地及澳門三地經濟及人員互動,香港經濟才有望復甦。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20年12月2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3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