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周年】蔡冠深:大灣區處處有商機是港商投資首選地

「香港回歸後變得更好了。」日前,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他表示,25年來,香港逐漸發展成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一直是內地與世界連接的重要窗口之一,相信香港融入大灣區後將擁有更多機遇。


「香港回歸後變得更好了」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時,很多外國人並不看好香港。 「有一份雜誌封面上印著『香港已死』,可是直到今天,經歷了那麼多風風雨雨的香港變得更好了。」蔡冠深說,經濟表現是香港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從1997年的1.37萬億港元增至2021年的2.86萬億港元,增長逾1倍;對外商品貿易總額2021年約10.27萬億港元,較1997年增長逾2倍。


不過,回首這25年,香港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回歸當年10月份,香港便遇到了亞洲金融風暴,此後,香港又遭遇2003年SARS病毒肆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蔡冠深表示,但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迎難而上,順利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的修例風波,在他看來,由於一些港人沒有理順「一國兩制」中的「一國」和「兩制」的關係,導致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當香港面對嚴峻挑戰時,中央及時出手,通過實施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等系列措施,香港社會實現了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現在的香港是一個非常穩定安全的社會,而且香港有那麼多的優勢,會越來越好。」蔡冠深說。


港商在大灣區創業有優勢


回歸25年來,香港經濟平穩發展,但香港經濟也面臨結構單一的挑戰。近年來,香港探索實業轉型升級,發展科創產業,謀求更加多元化的發展。在蔡冠深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打破了香港「市場細」的困局,大灣區總人口超6800萬,消費能力很強。他認為,香港中小企業應看到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他們只要專注自己的行業,就算是一間餅店、餐廳、理髮店都能夠成功」。


「我的家鄉在中山,有香港大學生在那兒開了間餅店,他們用香港星級酒店的製餅技術作為賣點,生意很火爆,要排隊才能買到,這就是成功了。」蔡冠深說,不少初創業者誤認為創業一定要做科創產業,從事科技相關行業才能成功,「其實並非如此,只要做得有特色就算成功了」。


蔡冠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創業者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發展平台。「大灣區內地城市針對創業者的扶持力度很大,包括減免租金、人工成本等,即使遇到困難也會幫你渡過。」他說,港商懂得靈活變通,在大灣區創業有一定的優勢。


內地仍是港企「走出去」首選


隨著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香港自身的角色定位也更加豐富,發展空間更加廣闊。蔡冠深認為,香港作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無可替代,目前香港具備「CIO」名片,即超級聯絡人(Super Connector)、投資者(Investor)、運營者(Operator)。


蔡冠深進一步解釋說,稱香港為「超級聯絡人」,是因為香港是境外資本流入內地的重要渠道,迄今為止,約有60%的海外資金投資通過香港流入內地。同時,在過去十年裡,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香港的人民幣實時支付結算交易額度增長約27%,保持了五年連續增長。


在投資方面,香港是內地最大的投資來源地之一。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僅2019年香港對內地的投資就達963億美元,佔內地吸收外資總額的69.7%,而且這個佔比自2005年開始逐年上升。


「營運者的角色也毋庸置疑,改革開放後,很多香港企業紛紛在內地投資建廠。」蔡冠深表示,現在的香港企業「走出去」首選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內地城市,「因為在『一國』之下,香港企業在內地有優勢,而且文化、語言相通,對企業發展較為有利」。


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7
好正
3
心心眼
2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